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解决“心肺之患”要看到现实效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着“心肺之患”之称的空气污染近几年以雾霾的形式在各大城市演绎着。从2013年雾霾首次纳入自然灾情进行通报,到2015年底南京天空上演雾霾自带颜色的奇景,“雾霾”一词以高频率刷屏,也成为两会绕不开的焦点。

  “望风治霾”的冷笑话把治污的权利交给了老天爷,然而,人的问题还需人来解。肆虐的雾霾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雾霾频频亮红灯则是对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警示。过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我们把GDP置于首位,全然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如今,这条路走不下去了,生态环境预警以各种形式出现,治理刻不容缓。危机之下,“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环境是今天的短板,但它同时也是机遇。

  在涉及人类生存权的问题上,我们从不含糊。回顾这些年我们治理雾霾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对待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该关的关,该退的退,坚决不要“带霾的GDP”;对煤炭污染,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项目;对尾气排放,进行交通限行。围绕雾霾,我们出法律,制政策,从“大气十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执法》,大气污染终于被置于法治规范下。作为首都的北京,更是与中央签下了“雾霾生死状”,在雾霾治理上首当其冲,呼唤蓝天白云。

  努力之下,必有回报。昨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中提到,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工业发达地区的珠三角去年整个区域全年的PM2.5浓度达标。这些效果是看得见的。

  然而,治理雾霾,依然道阻且长。从现实来看,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也大量淘汰落后产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也在逐步改变。对于彻底治理雾霾的急切盼望可以理解,但一夕解决问题极不现实,治理雾霾还要一步一步来。西方发达国家治污,历经半个多世纪,现实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治污、治霾注定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

  但必须要明确的是,雾霾治理的长期性必定不能够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脱责的借口。就当前的环境治理而言,与民众期待间仍存在差距,民众依然屡遭袭扰。效果与期待间的落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很多时候,我们看得见中央制定的各类政策措施,却看不见地方政府企业的执行效果。一些政府依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治理雾霾消极怠工,同时,监管缺失更是此类行为隐蔽发展。治霾无效果是因决心不够大,全社会都在秉承绿色发展的时候,坚持唯GDP的发展模式就是落后和倒退,最终也必定会被吞噬在时代的大潮流中。只有真正壮士断腕,让中央政策能在各地都化为现实效果,才能真正凸显职责到位的效益。

  不能忽视的是,大气污染之下,区域联动,地域相连,在雾霾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地都要拿出切实的行动来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随着我们对治理雾霾认识的深刻,我们对治理雾霾的办法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科学。治理雾霾不仅要抓铁有痕,且必须抓得越来越紧,越来越深。只要我们有铲除雾霾的志向,有坚持不懈的科学治理,我们的蓝天就不是梦。(殷建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