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校园安全要时刻警钟长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下一阶段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校园欺凌、上下学交通安全、溺水事故、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4月9日 中青在线)

  校园安全始终是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中的软肋,教育部近日发布了《2016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通过督导发现,部分学校安全基础相对薄弱,有的地方和学校安全意识淡薄、校内安全管理松弛,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应急准备不到位。一些地方和学校涉校安全监管有盲区,校外监管难度大,学生校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报道中指出的问题在不少地区和学校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既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侥幸心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能科学管理、疏于管理、被动管理的现象还广泛存在,校园安全存在不少隐患。

  近年来,关于教育中安全事故的不断报道,以及问责力度逐渐加大,安全意识都有了普遍的提高。例如,学校能够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能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讲安全问题;家长会上,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了一个主要的议题等。但存在的问题是,大多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缺乏实质性的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中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学校的各级主管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文件下发的倒是不少,涉及到交通、食品、卫生、防火、防震、防踩踏、防溺水等,门类齐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管理无死角,但缺乏严格的督导问责机制,更多的只是汇报和材料。负责安全的领导和班主任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完成这些表格的填写汇报工作,诸多的汇报材料不仅对安全工作起不到实质作用,反而给基层学校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基层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表面文章”也不少,一些学校虽然知道安全工作不能放松,但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抓教学、抓成绩上,安全工作只是外紧内松。尽管学校里安装了监控,但缺乏专门人员的监督,成了一种摆设;教师安全值班虽然都安排了,实行的也是网格化的管理,所有的重点区域也都责任到人,并且把人员名单上墙固定,但缺岗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值班也都疏于防范,未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各班主任老师虽然在班会上也能讲讲安全问题,但大多只是水过地皮湿,一带而过,不能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

  校园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困难,首先是安保能力问题。由于不少教学点资金有限,必要的安保器材配备不足,安保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培训,安全意识不强,防卫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小商小贩摆摊问题。校园周边的小商小贩随意乱摆地摊,不仅影响了交通,而且还恶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此外还存在着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虽然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再次是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及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也存在着严重的漏洞。这些问题单靠学校一己之力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各方通力配合。

  学生安全问题,隐患依然很多,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打通学生安全保护“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各级部门拿出更好的方案。当然,各基层学校也必须认真自查自纠,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警钟长鸣!(张学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