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货币流通”岂容官赖“只手遮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记者在湖南一些负债严重的乡镇了解到,相关地方“打折收购”乡镇政府对个人欠条是门“生意”,一度欠条甚至还能折价买东西,成了地方“流通货币”。桃源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学兵告诉记者,桃源县39个乡镇全部负债,负债总额达8.1亿元,乡镇平均负债2025.6万元。债权人多达21000多人次,绝大多数为当地干部群众。(8月20日《经济参考报》)

  政务诚信是社会基本道德的标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之举,不少地方政府出现了“金钱”失守,“官赖”现象屡禁不止,作为诚信社会养成的“负能量”,“官赖”如何“耍赖”亟需定论,面对政府频频赖账的“沉疴旧疾”还需直击病灶,对症下药。

  政府“打欠条”是官风“打折扣”,部分官员重视面子工程,迫切追求“面子政绩”,未能综合考虑实际经济情况,频频触碰财政底线,做力所不及之事,且收入来源单一,坐吃山空,捉襟见肘时,便只管借钱,大胆花钱,却不思还钱,甚至将“白条”转嫁,授权置换折价商品,拿出“货币流通”的架势,“官老爷”做派十足,当起甩手掌柜,面对债务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畏姿态,成了殃及政府失信失德的毒瘤病害,其行为不仅危害了公共道德,更触犯了法律法规。

  为官不为,是消极怠政的写照,在其位谋其政,欠债不还还“剑走偏锋”,搞歪门邪道,着实有点太奇葩。财务问题化作糊涂账是制度漏洞长期不治的遗祸,严重危害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整饬官赖现象已是“箭在弦上”。

  加强监管,为政府打造制度枷锁,才能为社会诚信的构建提供基础保障,而给失信代价“加码”也势在必行,惩处力度不够也是“官赖”盛行的重要缘由,只有从严处理才能“以儆效尤”,起到威慑作用,只有清风劲吹才能瓦解“官风不正”,杜绝官本位思想才能让“官老爷”不耍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