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对比美国,莫对剩男剩女过早批判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被中国社会普遍“妖魔化”的“剩男剩女”现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媒近日报道,美国“千禧一代”(1984年后出生,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的一代)结婚率仅在26%,创下历史新低,这种现象有其社会因素。

  首先,美国社会观念发生转变,“先成家后立业”不再是主流选择。如今,美国人普遍认为应该建立更稳定的经济基础再组建家庭。与此同时,在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许多“千禧一代”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要依靠救济金维生。如此背景之下,结婚率下降不足为奇。

  其次,美国人对婚姻的态度更开放,结婚的实质意义大于文本意义。“千禧一代”对婚姻的态度较长辈们开放:他们可选择一起生活,选择共同抚养孩子和家庭,却把领结婚证推迟到人生中更成熟的阶段。

  此外,随着女性职场作用的凸显,女性在婚姻中承受的风险增加。越来越多优秀女性加入职场,让美国男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年轻男性无法承担养家糊口的传统任务,而许多年轻女性的工作更好,挣钱更多。这样一来,女性不仅要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而且还要抵制前者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这让女性觉得,结婚及随之而来的离婚风险代价太大。

  但低结婚率并不意味着美国“千禧一代”不重视婚姻。超八成未婚人士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成家。而美国媒体对这股晚婚潮普遍持乐观态度,也有助于提升工作表现。

  相较之下,中国社会的“剩男剩女”潮流似乎尚处于萌芽阶段。然而,政府机构和媒体已把“剩男剩女”看成严重的社会隐患,认为这会加剧人口失衡,冲击楼市销量,甚至引诱男人出轨,全然不见晚婚潮背后积极的一面。

  对比来看,中美的文化差异大、社会发展轨迹不一样,“剩男剩女”潮流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同。但客观来讲,中国的“千禧一代”同样经历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婚姻观念的转变、女性职场的崛起,“剩男剩女”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同轨性。

  其实,“剩男剩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并非社会问题本身。“剩男剩女”可能引发某些社会问题,带来的却并非都是害处。而且,鉴于“剩男剩女”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前“群起妖魔”式的批判还为时过早。(郑佳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