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打造黄金水道,要走绿色新路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林震,北京林业大学暨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党和政府已经把“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确定为国家战略,希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推动这一战略从构想走向实践,同时也明确要求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保障长江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李克强语)。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是某个省市、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11个省市、超过1/5的国土、约6亿人口的区域共同体。这样庞大的共同体,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既要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均衡,又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央到基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从机关企业到社会组织,都要树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绿色发展理念,构筑区域协同共建的绿色制度体系,尤其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生态规划要先行。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解决。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想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要做到规划优先、谋而后动,更要在整个规划中体现生态优先,让生态规划先行。这就要求在规划时从整个流域而不是单纯的行政区域的自然禀赋和生态承载力出发,充分考虑到各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划分生态功能区域,避免人为设置行政壁垒,谋划好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为形成统一的市场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是生态红线要严守。在生态规划当中还要树立底线思维,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限定城市扩张边界,加强河湖岸线的规划和保护,坚决遏止越线侵占行为。有些地方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承接东部、下游的产业转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长江经济带的不同区域,其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是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是石漠化的集中分布区,更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同时长江流域目前已集中了较多的有机加工、纺织印染、化工、医药等“三高”企业。因此,即使部分地区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还有些比较优势,但一定要用好,而不宜用足,更不能用过。

  三是生态补偿要到位。要树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体化的概念,对于那些“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地区要切实通过生态补偿来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除了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的纵向生态补偿以外,还要建立区域政府间的横向补偿的体制机制;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行业之间、经济主体之间的生态补偿,推动区域碳排放交易、节能量交易、水资源交易等市场机制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总量控制。

  四是生态治理能力要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新路的实现有赖于区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建立区域绿色发展的协作机制,设立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开展协商决策和联合执法;其次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共建的生态文明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要依托网络化和信息化,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打造透明政府,扩大公众参与,完善监督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