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经济发展基本面没变 无需担忧增速下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7.4%。没出一些机构的所料,增速低于全年7.5%的增速目标。阵阵凉意就像北京的天气,有人形容春寒料峭。一些此前持"唱衰"中国经济论的学者仿佛有了数据"支持"。而事实上,分析数字背后的形势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变,根本无需担忧经济下滑。因为略低于全年的增速仍在合理区间内,更重要的是,有了去年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

  仔细分析,造成一季度GDP增速走低的短期因素很多。首先是外部的环境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美国、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我国的进出口不如预期。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3.7%,进口、出口均低于市场预期。

  其次,从国内来看,我国处在转型发展的"三期叠加"阶段,即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就像"当汽车爬坡的时候把速度换到一个低档,速度慢一点,车开起来更稳而且更有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被誉为"中国经济奇迹"。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竞争优势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正在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十年前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基数和增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增速相对减缓在所难免,这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速度换挡期"。

  去年以来,我国果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且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建材等进行产能压缩,因此必然带来阵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增大,中央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遏制经济增速下滑,实现了经济回升。但上一轮刺激的产能正在释放期,PPI连续负增长即是例证,这些政策消化也需要一个过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近年来,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控制"三公消费"等,对政府支出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三公经费"对餐饮业影响较大,而餐饮业直接影响到消费。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分别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和"西德经济奇迹",但保持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后,两国必然性地走向了增速趋缓。而事实上,增长速度并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

  看经济增长,除了看速度,还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衡量的重要指标是就业和收入,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是为了保民生。比如,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比去年同期继续增加;比如收入,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是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是7.2%,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与此同时,物价总体比较稳定,一季度的CPI上涨2.3%。另外,从产业结构优化来看,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0%,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朝着调结构的预期目标发展。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增长率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而从长远来看,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格局没变。

  首先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人的城镇化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是53.73% ,按户籍来算是35.1%,实际城镇化率估计在42%-45%之间;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城镇化未来会有15个点的增长,这些人的"城镇化"是必然会给投资、消费带来巨大潜力。

  其次是我国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发展空间还很大。居民正处在消费升级的时期,由满足吃穿向住行加快发展。比如汽车消费还有很大潜力,目前美国汽车消费是每百户220辆,而中国城镇汽车消费还不足每百户25辆。其他如旅游、教育、医疗、保健等都有更强烈的需求。

  去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倾向于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如采用简政放权、加快审批等方式进行微刺激,致力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而不是重启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的大规模刺激方案,积累了宝贵的调控经验。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并通过系列改革措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李忠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