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放开民间投资仍需配套政策跟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首批推出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中国政府网 4月23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并列出"投资清单",在当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

  一是稳增长的需要。一周前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7.4%,处于合理浮动区间。汇丰23日公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虽然较上月回升,但仍位于荣枯线50之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确保经济行稳致远受到各方关注。

  近段时间,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从针对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就业环节的减税到加快铁路建设、推动棚户区改造的投入,还有能源领域放开一些重大项目等,连续推出多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延续这一思路,而主题则锁定民营资本。众所周知,在支撑增长的短期政策中,投资效率最高。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来拉动经济是稳增长的"捷径"。

  二是调结构的需要。这一系列政府核准范围、放宽市场准入的项目,较多集中在过去的垄断领域,既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又避免了加剧产能过剩。值得一提的是,更多投资机会的出现,有望改变民间资本聚集于房地产市场并推高房价的现状。

  三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混合经济"的政策。这次会议明确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显而易见,政策不是鼓励谁吃掉谁,而是共生共荣。

  不过,要确保这批投资"菜单"真正吸引到民间投资还需配套政策跟进。还要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其中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政府的落实不到位。

  放宽民间资本准入不是新话题。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公布了"非公经济36条",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2010年,国务院再次发布扩大民间投资"新36条",重申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但是,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状况依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行业垄断势力强大,市场准入存在多重障碍,民间资本"不能进入"。有的垄断行业往往对民间资本进入设置限制性条款,准入审批条件模糊、程序繁琐;垄断行业监管部门缺位越位并存,竞争管制与歧视性待遇并存,使得民间资本面临即使进入也可能不得不退出。

  二是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激励不足,民间资本"不想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往往投资大、收益低、回报周期长,民间投资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的政策性补贴、税收减免和政府注资等优惠政策,动力不足。

  三是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风险较高,民间资本"不敢进入"。民间投资存在监管多、服务少的问题,缺乏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和投资信息指导,缺乏系统专业的社会中介服务,风险较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

  两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4.2%的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没有认真落实"36条"。因此,要未雨绸缪,把好事办好。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要完善配套实施细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立法,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在笔者看来,要确保政策发挥作用,让民资愿意品尝"点单",相关方面要做好配套政策的跟进,诚心欢迎社会资本进入,同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有效益、前景好、真正能带来收益的项目对民企开放。(李忠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