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什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什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日前,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组长李玉赋接受采访,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新时期产业工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答: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考虑我国产业分工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截至目前,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二产业,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六成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三成具有技术等级,农民工占六成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据测算,制造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占5%;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技能人才比重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74%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在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此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技能形成缺乏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协调衔接不够,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地位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2问:如何认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答: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党和国家性质着眼,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的迫切需要。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而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新进展,都离不开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奋力拼搏和忠诚奉献。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眼,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随着形势发展,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困难增大。除了产业结构本身原因外,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是关键的制约因素。要建成制造强国,需要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但更要有一大批能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工巧匠;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最终也要靠一线产业工人来实现和操作。国际上,世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对产业工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影响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制定和实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事关产业工人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释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

3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答:2016年8月,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求,由全国总工会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在中央改革办指导下,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要求,5部门把研究起草改革方案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迅速成立了由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任组长,5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主要工作有: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要决策部署和文件规定,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于改革创新,为起草改革方案打牢思想和理论政策基础。

不要变成不可替代的人。如果你不可替代,那么你就不会被提升。

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16年9月至10月,由5部门领导带队赴12个省(区、市)、10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征求党政领导、产业工人、工会干部、企业经营者和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

三是精心组织起草方案。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和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对改革方案深入研讨、反复论证。四是多方征求收集意见。先后两次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30多个部门和单位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建议能采纳的都予以采纳。在达成一致基础上,提请中央深改组审议。

4问: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什么样的总体考虑?

答: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上,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5问: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如何有序推进改革?

答:通过改革,使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此,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序推进改革,必须把握这几项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支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

6问:改革都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改革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了25条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在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主要是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

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主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

在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

在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方面,主要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

在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方面,主要是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7问:这些改革举措中有哪些亮点?比如,大家都注意到,在《改革方案》的主要举措中,首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答:25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蕴含其中的亮点很多。亮点之一就是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突出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

二是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三是突出围绕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健全一系列制度安排,如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等。

四是突出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8问:产业工人技术技能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是改革重点所在。《改革方案》中专门把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作为一个方面,推出6大举措: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包括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等政策,探索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打造足够数量和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等。

二是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主要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等。

三是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

四是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如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等。

五是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六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9问:《改革方案》把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请问有什么考虑?

答: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是制定《改革方案》的初衷之一。很多调研都显示,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已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因此,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改革方案》从6方面来推进:

一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二是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研究创新激励方式。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

四是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赛项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

五是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六是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

10问:互联网+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哪些e特点?

答: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改革方案》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主要有3个举措:

一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

二是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促进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强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

三是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实现网上维权帮扶。

11问:改革举措关键在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请问这方面有何保障措施?

答:《改革方案》专门就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提出6项举措:

一是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研究制定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方面的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改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方式,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支持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对符合政策的产业工人纳入高技能人才建设规划,按规定享受有关支持政策。

三是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落实完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

四是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创造平等就业环境,保障就业机会公平。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做好跨地区、行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五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六是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12问:在改革的组织实施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是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得以落地见效的重要保证。《改革方案》从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构建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格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建立贯彻落实的协调督查机制,由全国总工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形成整体合力。

二是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着力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中推进,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针对各地区各产业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探索总结经验,做到有序实施。

三是做好改革宣传工作,营造关心、支持推进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是加强对改革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改革方案》落地见效。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当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