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日本民众对华情绪停止恶化 在一领域不服气中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为3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会议事堂前,抗议者手举“废止安保法”的标语,反对新安保法生效。

  日本民众的对华情感无疑是复杂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对华印象良好而积极。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因各种因素,“中国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发生巨变。本月中旬,日本官方发布的相关民意调查数据创下日本民众对华感情的“最差纪录”,日本《朝日新闻》甚至评论称两国国民感情降温已成“固定化趋势”。主持该调查的日本内阁府一名负责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这项调查是为了解民情,供有关部门决策,而指导内阁府相关调查的外务省一名官员告诉记者:从结果看,“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

  内阁府:我们只做调查,不定政策

  日本内阁府3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受访日本人中,对中国“不抱亲近感”与“较无亲近感”的比例合计占83.2%,创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最差纪录”。“抱有亲近感”和“较有亲近感”者合计为14.8%。认为日中关系对于亚太地区重要的占73.3%,而认为不重要的人有22.5%。

  “从这项调查的结果看,上次日本人对中国不太亲近的比例为83.1%,而这次仅增长了0.1%。这可以认为,虽然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仍然不高,但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日本外务省外务报道官川村泰久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而且认为和中国关系良好的人也在增加,上次调查结果为5.3%,这次已经增加到了9.5%。认为发展与中国之间关系重要的,和美国有相同趋势,都具有很高比例。”川村还表示,对于上述结果,日本政府认为应该通过包括文化和人员在内广泛领域的交流,促进国民感情的改善,希望中国政府也能在这个方面给予协力。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环球时报》记者也采访了日本内阁府大臣官房政府广报室负责世论调查的人士。她对记者介绍说,这项调查最早开始于1978年8月,具体调查方法为内阁府设计好调查内容,然后将其委托给民间民意调查公司,由民间调查公司派遣调查员拿着问卷访问民宅,调查采用当面问答方式。她说,这次被调查对象为3000人,被调查者遍布日本全国。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关于日中关系,以及日本人对日中关系看法的调查,属于“关于外交的世论调查”范畴之内。从最初启动调查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38次。1978年调查开始时,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很高,为62.1%,1980年达到调查以来截至目前的最高水平——78.6%,此后一路下跌,到了今年,对中国抱有好感度的人仅有14.8%。不对中国抱亲近感的人则有升有降。1980年人数最少,为14.7%,今年最多,达到83.2%。

  内阁府是日本掌握和倾听民意进而制定政策的重要机构,相当于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的直属智囊团。它通过对重要特定政策,主要包括经济财政政策、科学技术政策、宇宙政策等进行企划立案、综合调整,辅助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内阁府具体有国际室、情报系统室、公文书管理课、政府广报室、政策评价广报等部门,此外还设有各种政策统括官、内阁府审议官、大臣政务官等,机构庞大而复杂。

  内阁府这名调查负责人说,除了进行关于日中关系的调查,内阁府还针对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进行同样的调查,此外还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查:日本人对东南亚各国的亲近感,对欧洲各国的亲近感,对中亚各国的亲近感,以及有关朝鲜的事务、日本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对外经济、日本的开发援助等。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了解民情,并把相关结果反映给有关部门。比如关于中日关系的调查结果,将提交给外务省,在制定日本的对华政策时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在进行具体调查之前,内阁府负责调查的部门会和外务省有关部门协商,达到在设定调查项目或者提问时更符合该部门的需要。

  《环球时报》记者最后问道,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日本政府今后打算如何改善国民的对华感情?对此,对方回答内阁府只负责调查,并非制定政策,有关问题最好直接去问外务省,于是就有了前述记者对川村先生的采访。川村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特别表示,记者的提问有对调查结果的误解,因为“日本人对华看法其实已经可以说出现了走出低谷的倾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