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兵员整组 透过困境看机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湖北的民兵工作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就是1962年在武汉首次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承担了全国“城市民兵改革”等民兵建设试点任务。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面对“市场”和“战场”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省军区系统该如何应对?日前,本报特约记者奔赴荆楚大地民兵组织整顿一线,透过农村、国企、民企这三个视角,探析深化改革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思路。

  农村民兵

  农村“空巢化”背景下的编兵新实践

  ●土地流转让更多农村民兵走出去

  ●返乡退伍兵锐减使编组质量堪忧

  ●新型农村组织重组蕴含发展生机

  “过去的五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119.43万人……”1月26日,湖北省“两会”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对几位戎装代表而言,则另有一番思考在心头。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民兵工作面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随州军分区司令员谢建国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2013年,随州率先在湖北出台《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掀起“土地流转”热潮,包括有民兵身份在内的很多农户纷纷以承包、转让等形式把土地流转给了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经营。

  “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少了责任田的牵挂,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常年在外务工,这使得原来相对固定的民兵队伍受到很大影响。”谢建国说,仅2015年一年,随州市就新增4.2万人到外地或城镇务工。在对随县的唐县镇23个行政村调查发现,基干民兵农闲不外出的仅占22.9%,村民兵连成为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令他们困惑的,还不止这些:

  老河口市辖区内有不少重要防护目标,前些年该市编组了双37高炮分队。高炮分队专业性强,对兵员质量要求比较高,但实际编兵中这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别说高炮专业民兵,就连普通退伍兵数量也不多。”老河口市人武部部长邓江基说,一些在沿海发达地区服役的战士,退伍后直接留在部队驻地附近务工就业,使得在其户籍地编兵中的退伍军人比例及兵员专业对口率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2015年该市共有254名退役士兵,但到民政部门报到后,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几乎没有人选择留在家乡。

  有人曾无奈地说,如今很多地方的农村民兵更像是“鸡肋”,编之难用,弃之可惜。但在湖北省军地领导看来,尽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民兵工作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但农村依然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重要阵地。事实上,在问题倒逼下,湖北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试水”。

  随州是抓农村民兵改革较早的地区。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土地流转政策推行以来,单独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户虽大大减少,但却诞生了一大批农民合作社。以随州为例,农民合作社近千家,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

  “合作社产业化特征明显,且组织机构相对健全,其中的社员多来自周边村组,适合组建民兵队伍。”按照这一设想,2013年初,随州军分区依托随县人武部在三里岗镇进行农民合作社民兵建设试点,参照非公有制企业武装工作模式,把民兵连部建在某龙头企业,并根据下属合作社规模大小设立民兵排或民兵班。在人员编组上,打破固有模式,将符合民兵条件的合作社社员全部编入民兵连,不再编入原行政村民兵连。这种模式,保证了民兵组织的稳定性。截至目前,该市已在300多个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民兵组织。

  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鄂州市,他们按照“一主三新十特百村”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要求,合理调整农村民兵结构,以106个中心村为重点,依托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农业板块,建立“产业型”农村民兵组织,把民兵组织建设向城乡产业链延伸。原有的325个行政村被改建成106个中心村(社区),民兵连在撤并减改中实现了与新社区建设同步。

  抢抓机遇,主动求变……搭上农村改革的快车,湖北农村民兵工作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