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托起抗战记忆挽留口述历史 他“不忘初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黄忞每次采访完老兵,都会和他们一起拍一张照片

  黄忞是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大四的学生,在学校知道他的人挺多,除了他在学业优秀,这个90后大男孩还干了一件特别的事:从2014年2月,他扛起摄像机,深入到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为70位抗战老兵拍摄了长达200多个小时的口述历史,黄忞给它名为《记忆》。

  2014年,他的事迹曾经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时隔一年多,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黄忞,他明显成熟也平淡了许多。一个90后大学生和一段尘封几十年的抗战历史,他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成长?

  一个假期他用坚持打动了老兵

  1994年出生黄忞出生太原,现就读于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四。

  一个“重走红色革命之旅”的活动,让他关注到抗战老兵群体。回忆最初那段拍摄过程,黄忞坦言并不顺利。从他大二第一个学期放假后,黄忞回到山西太原,开始搜集抗战老兵的资料,并逐一联系这些老兵。

  万事开头难,因为这些老兵大都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也不好,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需要志愿者照顾。

  黄忞最先联系到的是这些志愿者,很多志愿者在了解到黄忞的来意后,都担心他的拍摄会影响老兵的生活。一些老兵自己也不愿被过多地打扰和关注。

  但黄忞没有放弃,他一遍遍地和照顾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联系,微博私信、QQ留言、发电子邮件,一遍遍表达着自己拍摄“口述历史”与青年人、与老兵们的重要意义。或许是黄忞的坚持打动了志愿者和老兵们,“也或许是他们被我叨咕烦了,不管怎么说,后来大部分抗战老兵都答应了我的拍摄要求。”

  于是,那个暑假,黄忞和他的两个同学开一台车,带2部摄像机、1部相机,在山西各地县穿梭往返。“一个假期跑了3000公里,共拍摄山西省内20余名抗战老兵。”黄忞说。

  刀疤、死亡 “我们聊男人的话题”

  “你采访到的抗战老兵一般都多大年纪?”记者问。“最年轻的老兵都已经89岁高龄了,年纪最大的差几天就百岁了。按年龄,他们都是我太爷爷辈儿的。”黄忞说。

  在拍摄太原市的孟一平老人时,黄忞的感触最深。这位年近百岁的老兵曾亲历过人祖山战役。如今,老人行动不便,腿脚肌肉已经萎缩,听力也因战场炮火的袭击早已接近失聪。“还能敬军礼吗?”黄忞冲着老人的耳边喊道。

  谁知老人一声不响地走进卧室,过了许久,老人出来了,先前的毛衣毛裤换成了一身中山装,里面还配上了白衬衫,脚上穿上了皮鞋,胸前还有一枚抗战纪念章。在摄影机的镜头前,老人挺直了腰板,颤颤巍巍地抬起右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敬礼时,他的手抖得厉害,但是依然瞪大了眼睛,挺直了腰板,颤抖着说不出话来。”在一旁看着老人敬礼的黄忞没能忍住自己的眼泪。

  黄忞说,“他们虽然都上了年纪,但是他们身上都拥有相同的、只属于军人的那种气概。他们身上有很多当年留下的刀疤和伤痕,他们和我聊当年杀鬼子的那些事,为了保卫国家,每天都在直面死亡。”

黄忞和他的“小伙伴”,也是他们的拍摄团队的成员。

  带动更多同龄人 关注那段历史

  这两年时间,黄忞从没间断寻找、拍摄抗战老兵,然后是上传视频、整理资料、搜集与老人口述互相印证的历史证据。最初团队的小伙伴已经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始终坚持站在原地。

  “为了这件事,大家确实都付出了很多,无论是经济上、时间上还是体力上。我们也需要面临很多现实的事情,比如去拍摄老兵,所有吃、住、行的花费,以及快毕业了,大家也面临找工作求生存的问题。”这两年时间,黄忞投入了10万元钱,这里面有他的奖学金、生活费,现在,他和朋友们还开了一家做视频的工作室,所有收入又都投入到拍摄老兵当中了。有时候看到生活条件不好的老兵,黄忞还会自掏腰包给老人卖点水果和生活用品。

  老兵口述资料的整理也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老兵们的方言很重,要反复听,还要经常找熟悉方言的人帮忙。另外,老兵们大多思维断断续续,既要把他们片段的叙述整理通顺,又要尊重历史,反复考证,核对老兵们的部队番号以及地名等。”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黄忞寻访的脚步。“我答应过他们,要为每位老人都留下一份影像。”黄忞说,“这些老兵年事已高,见一面就会少一面,无论我多疲惫,也要坚持,因为他们等不起了。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带着埋藏一生的故事离开。”黄忞说。

  成长的蜕变 感念幸福来之不易

  2014年,他的事迹曾经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当时有没有感觉自己火了?”记者问。

  “嗯,有那么点出名的感觉吧,但更多的是觉得社会需要关注这个群体,也给了我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勇气。”黄忞说。

  “这一年多你还在继续做有关老兵口述历史的事吗?”

  “对,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我还在更广泛的去联系抗战老兵,整理之前的拍摄素材。”

  “现在在做这件事还是当时的心情吗?有没有什么变化。”

  “现在拍摄老兵,已经很平静了,不像最最初那么热血沸腾了,其实这个过程挺磨人的。现在我们拍了70个抗战老兵,已经去世了10个老人,心里还是挺难受的,这个事情已经越来越平静了,但每一个故事回想起来还是很刻骨铭心的。以前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很急躁,但现在不会了,我觉得这段经历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给我一种面对困难和波折的勇气。只有经历了才懂得,懂得才珍惜。如果不去近距离地触摸一下这些老人,是无法真切地体会到那段历史那段岁月。而我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去关注这个群体,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感恩我的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

  不为卖钱 国家需要可无偿捐献

  现在,黄忞先后深入到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为70位抗战老兵拍摄了长达200多个小时的口述历史,虽然只完成了粗剪,但也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同时,还完成了三十万字的文字资料。用黄忞自己的话说,就是保存了集影像、声音、文字和图片全方位的资料。

  “你知道,你拍的这些视频是可以卖钱的吗?”

  “知道。很多人因此质疑我们的动机。还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傻,投入这么多资金和体力,看不到回报,最早还曾经个影视公司想出9万元买我们的素材片,被我们拒绝了。”

  “为什么拒绝?”

  “我不能辜负那些老兵的信任。我做这件事并不是要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不想要获得什么奖状证书。至少从目前看,我得到的是精神上的丰富。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批评90后自私、没有责任感、是物质的一代,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让一些人改变对90后的看法。希望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多了解那段历史,记住这些保家卫国的老英雄。”

  “我们也和国家档案馆、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取得了联系,必要的时候这些素材我们都可以捐赠,其实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志愿者,只是希望这段历史不要被埋没。”

  “就是不忘初心吧。”黄忞告诉记者,他希望把拍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纪录片当做终身事业来做,通过我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历史。

  (来源:中国吉林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