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航天专家:将继续发展返回式空间科学实验卫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社甘肃酒泉4月6日电 (张素 郭兆炜)继2006年发射“实践八号”后,时隔10年,2016年4月6日中国再度发射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记者采访了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卫星系统及卫星平台研制者。

   自中国启动返回式卫星研制计划以来,五院在40年间研制了7个型号三代返回式卫星,应用在城乡规划、水利建设、地质资源勘探、地图修测、考古等领域。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在天地间建起了“信息高速路”,返回式卫星的任务减少。

   五院“实践十号”卫星总设计师赵会光表示,在中国航天器研制史上,返回式卫星起步早、实施次数多、成功概率高。2006年,返回式卫星被赋予空间育种的新使命。“返回式卫星有着独特优势,比如生物实验、生命科学实验和科学搭载实验,在轨实验后都需要返回地面进行直接分析。”他说。

   2012年,随着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正式批复立项,返回式卫星也“重出江湖”。

   赵会光介绍,针对“实践十号”完全聚焦于空间科学领域的特色,研制人员在热控、微重力、供电能力、回收保温等方面进行升级。比如对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进行“换血”,使用一体化红外地球敏感器、一体化太阳敏感器等。再如为舱体制备了防摩擦和耐热的特殊材料。

   “新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有了大幅提高,提升了卫星整体操控性和安全性,而且通过高集成度设计方式,在体积和重量上大幅下降,留出更为充裕的搭载空间。”五院“实践十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战毅对中新社记者说。

   赵会光表示,美国通过发射返回式卫星,为推进“阿波罗计划”、发展航天飞机积累了丰富的再入返回经验,“现在继续支持民企积累相关技术”。

   五院院长张洪太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航天工作者研制空间微重力卫星平台的相关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适用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航天器产品低成本技术和可重复使用技术,继续发展返回式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和更高分辨率的返回式遥感卫星。”他说。(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