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激活现代农牧业内生动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上接第1版包思勤分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也是内蒙古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那么,农畜产品加工业这一传统产业,将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进而激发现代农牧业的“内生动力”?又将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在加快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举全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

  “当前,在宏观经济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为我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介绍。

  2015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120亿元,比2010年增长70.3%,年均递增11.2%;全区214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纯收入4390元,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

  郭健认为,成功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要继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一要振兴绒产业。在提高羊绒质量、规范产业秩序、创新工艺技术、培育自主品牌以及增强原绒掌控能力上下功夫,力争使羊绒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要提高肉产业质量和效益。重点打造肉羊地域品牌,整合加工企业,推广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优质优价。开拓肉牛消费市场,打草原牌,走绿色路,使好牛肉卖上好价钱,让农牧民获得更多收益。

  三要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支持马铃薯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储库的科技化水平。继续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马铃薯阜外市场,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产销衔接。

  四要大力发展草产业。实施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在继续巩固天然草原打储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进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

  “依托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突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个关键,构建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把农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彰显、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包思勤坦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郭健认为,只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牢牢占据制高点,也才能规模化、标准化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从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要引导企业打绿色特色牌,走生态路,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同时要开拓市场,扶持龙头企业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营销网络。

  内蒙古正隆谷物食品有限公司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正隆谷物集团不断创新开拓,打通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创建了粮食仓储与物流、粮食精加工与食品开发、玉米生物转化3个不同层次的产业化平台,形成了产值十几亿元规模效益的产业园区。通过这个产业园区,既推动了传统粮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又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包思勤建议,我区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玉米、肉类和马铃薯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并购、控股等方式,集中有效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组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引进、培育一批市场行情好、行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行业“小巨人”,从整体上提升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随着农牧业生产成本的逐步增加,市场变化放大效应不断增强,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既关系到农牧业产业化层次提升,又关系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和稳定增收。可以说,如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的关键之举。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牧区新型业态,形成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牧区发展新格局。”包思勤表示,在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中,要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和企业要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蒙羊牧业有限公司创新“羊联体”,以“基地+农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模式,为农牧民提供担保和资金支持,并通过推广“五个标准”“六个统一”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的种羊、养殖技术服务。这种模式既稳定了企业的羊源,也为高品质羊肉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完善的上游环节。

  郭健表示,在持续巩固和扩大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而言要做好3件事。一是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覆盖范围;二是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进行合理利益分配,使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尽快完善利益联结的保障机制,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

  据悉,到2017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例提高到50%,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中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