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芝麻分”的魅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看到朋友在微信中分享“芝麻分可办新加坡卢森堡签证”。原来,“芝麻分”是独立第三方信用评估及管理机构芝麻信用给用户打的信用分数,“芝麻分”高于700分就可申请新加坡签证,无须提供在职证明、户口本等资料,流程大大简化。

  我也试着去查了查自己的“芝麻分”。虽然我不曾申请开通,也没有主动提交数据,但基于支付宝交易记录等网络活动,芝麻信用已经给我打了“芝麻分”,居然超过了700分!对于爱旅游的我来说,签证过于麻烦一直是痛点,没想到被芝麻信用轻松解决了,这不禁让我对互联网征信刮目相看。

  说到征信,人们往往会想到央行的征信系统。截至今年2月底,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已覆盖近8.6亿人,有信贷记录的个人、自然人超过3.5亿人。应当说,央行的征信系统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毕竟像个人住房贷款这样的大额借贷不太可能靠“芝麻分”来解决。与此同时,为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我国也在努力培育社会征信机构。今年1月,央行发出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如今,6个月的准备期快到了,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为代表的商业征信机构已有了一些尝试,让互联网征信的作用逐步凸显。

  互联网征信,能覆盖更多的人。在央行征信系统中有征信记录的个人大多是与银行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而互联网征信面对的用户,比如支付宝的3亿多实名用户、QQ的8亿多用户、微信的5亿多用户,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草根”用户,未被央行征信系统收录。互联网征信让这些“草根”用户也能拥有信用记录,也有机会享受信用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征信,能采集更多的信息。传统征信系统主要采集信贷系统中的信息,而互联网征信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手机支付水电费、网上购物、恶意差评,甚至社交互动、叫车爽约等都有可能纳入个人征信报告,并且互联网可以让这些原本碎片化、散落的信用信息统统纳入一张互联网征信的大网里,在某些方面能更精准地描述个人信用情况。

  互联网征信,能创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贷款买房买车等传统征信的使用给人感觉“高大上”,而互联网征信的使用则让人感觉“接地气”,应用场景更为日常生活化。比如,某婚恋网站接入互联网征信后,姑娘们选小伙子不仅要看身高,更要看看信用分数高不高。再如,目前芝麻信用已接入了租车、酒店、金融等应用场景,试想,凭借信用记录,不用交押金就可以租车、入住酒店是不是很方便?

  当然,目前的互联网征信也存在一些问题。不难看出,现在的互联网征信以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为领头羊,征信成了“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又一角力点,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在很多领域都有竞争,现阶段让他们开展征信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国的三大征信机构都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且互相之间有合作,并可进入统一的评分系统,信用产品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看来,建立以央行征信系统为核心,各商业征信机构统一标准、彼此合作,与央行征信系统有效互补的征信体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林丽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