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热点

2023中国经济政策展望——货币政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3中国经济政策展望——货币政策

  【导语】目前国际环境仍然非常复杂、方方面面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正因如此,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仍将以“稳”为主,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这个“稳”字大背景下,扩大内需仍是一个主要基调,被列在经济工作任务安排的首位。近期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如何扩大内需做出了具体部署。

  宏观政策涵盖财政、货币、外资、产业、科技、社会六个方面。2023年,中国除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更加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形成合力刺激经济增长。

  2023年,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央行将其概括为“总量要够、投向要准”。明年的货币政策将在量上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同时,更有针对性——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预计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支持。对于房地产行业,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将得到满足,融资链条的畅通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

  近年来,央行创设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科学有力助力绿色发展。央行行长易纲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谈到,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2021年11月份,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要求金融机构披露带动的碳减排量和其他碳足迹信息,并推动加强社会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带动2022年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0年,我国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央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此前曾发文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加大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碳减排技术,早日成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潮流的引领者;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发挥煤炭煤电的兜底作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利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为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能源结构的平稳转型,2021年11月份,央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明确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对于符合要求的,按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期为2021年到2022年末,按季操作。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央行在今年1月份宣布,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央行通过其累计发放资金3097亿元。另外,在近期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上,易纲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绿色余额超22万亿元,约占所有余额的10%;绿色债券余额也大幅增长至超2.5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支持碳减排碳中和取得积极成效,国内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推进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为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居全球第一;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绿色债券发行品种不断丰富。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绿色发展适配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货币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其中,“精准”就是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有力”是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适度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

  稳货币是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基础,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去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人民银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从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加快,实现“开门红”。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求不足问题仍较为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实体经济回暖还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4810亿元1年期MLF操作,向市场净投放2810亿元,这已是MLF连续4个月超量续做,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人民银行在加大MLF超额续做的同时,继续通过降准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以巩固经济持续回暖的态势。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中国银行(3.430, -0.01, -0.29%)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认为,在维持物价和宏观杠杆率水平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避免利率大幅波动对实体经济和市场预期产生负面影响。信贷政策将保持人民币合理增长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规模,加大对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稳”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去年,人民银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同时,人民银行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7399亿元,用好用足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末,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余额同比增长13%,比各项增速高1.9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5项,余额约6.4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民生银行(3.46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发力空间,以体现“精准”这一要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就是由结构性货币政策带动金融机构后续的,这些后续的才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业内专家普遍预计,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配合财政、产业政策稳增长,并扩大精准滴灌范围,呈现“增量、扩面、降价”等特征。叶银丹表示,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等工具,对低碳绿色、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给予长效稳定的金融支持。

  去年,我国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放,2022年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目前来看,LPR改革效果明显。2022年,新发放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同时,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2022年,新吸收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低11个基点。

  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3月20日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为自去年8月实现非对称下降以来连续7个月持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尽管3月LPR报价保持稳定,且年初两个月信贷投放规模大幅多增,但在人民银行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实施降准,以及去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普遍下调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有望保持在低位。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经济转入回升过程,但基础仍不牢固,短期内仍需要将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保持在低位,为经济修复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展望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表示,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近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金融数据延续1月份的强劲态势,广义货币(M_2)增速保持高位,新增信贷继续放量再创新高,新增社会融资则实现超预期放量。这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信贷供需两旺,宏观经济正在加快恢复。

  稳货币是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基础,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过程,货币政策主要是熨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总需求波动,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对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破坏。货币政策要在力度上保持稳健,防止因“大水漫灌”带来过度投资、债务攀升、资产泡沫等问题;在结构上精准发力,通过优化结构增加经济的内生稳定性,保障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较快、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随着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居民对未来收入、企业对未来经营、外资对经贸往来的预期更加稳定,有助于提升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良性互动循环的确定性,这将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使得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较小的政策成本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稳应变,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经济下行时不搞“大水漫灌”,经济回升时也不搞“急转弯”,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味着,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同时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的基础上,还应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贯彻落实全国精神,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战略支撑和“进”的战略空间。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题:顺应时代大势的正确抉择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陈瑶 当地时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今日谈) 在海南博鳌东屿岛文化公园,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

  “星空与我相伴,祖国和我守望”(讲述·特别策划)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

  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处处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升腾着发展的希望。从浩瀚苍穹,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时评) 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

  司法部今年将围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情况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落实督察,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统筹推...

  世界卫生组织将202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善公共卫生的七十五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于2023年4月5日至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以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最近的经济热点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