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奶联社”成为《中欧商业评论》案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奶联社”成为《中欧商业评论》案例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奶联社了解到,在4月份出版的《中欧商业评论》杂志2011年4月号,“拍案·案例”栏目中刊发了一篇题为《伊利:“精确安全”在路上》的文章,讲述了通过精确管理的理念,伊利集团把企业安全管理细化为一系列检验环节、指标和数据,试图打造一条“全程精确安全”的产业链。《中欧商业评论》杂志系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协办的中文商业评论。

  案例介绍了《奶牛冠军和奶联社》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兵州亥农业开发区奶联社示范牧场,一头标号为6223号奶牛是全内蒙古的“冠军奶牛”。由于产奶量高、奶质好,这头奶牛被评为“首届内蒙古地区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平台组优秀牛只”,这头奶牛产奶周期在305天,产奶量在9.5吨以上,超过平均产奶量的60%。

  这家“奶联社”和一般现代化的牧场并无区别,但实际上,“6223号奶牛”和所有奶牛都不是“奶联社”的,而是当地农民以奶牛入社的股份。“奶联社”是介乎牧场和农民的散养的一种中间形式,他解决了建设牧场需要的巨大资金和土地投入,又使农民农民能够从奶牛养殖中受益。主要模式是奶农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每年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20%)。同时农民还可以以土地入股,由“奶联社”用大型机械化设备种植玉米,做为“奶联社”的青贮饲料,每亩可增加收入150元。同时,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成为“奶联社”的产业工人。“奶联社”的核心竞争力是奶牛养殖技术。奶牛在入社后的产量普遍提升,平均产奶量从入社前的4.2吨,一年半以后产量可达到5.7吨,增产达到30%。另外,由于奶牛集约化养殖,牛奶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奶联社生产原奶达到国际标准,乳品企业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每公斤牛奶价格要比农户散养奶牛高一元左右。目前伊利集团用于生产“金典”牛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乳品奶源均是来自这里。

  “奶联社”积极推动千头规模的标准化牧场,这种规模也更有优势。第一,距离粗饲料基地距离近,运输半径小,成本低;第二,千头规模的牧场,相对于万头规模的牧场,要求的管理与控制能力要低些;第三,奶牛防疫、后期粪污处理方面,千头牧场要容易掌控。

  据悉,“奶联社”这种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被认为是中国奶牛养殖实现由散养到规模化、现代化转型的理想模式。该公司提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的愿景,倡导“养健康牛、产优质奶”,是伊利集团优质原奶的重要合作伙伴与供应商。(内蒙古新闻网吴钰)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欧商业评论杂志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