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财经杂志十大批判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财经杂志十大批判

  在不少的财经杂志社里面,除了编辑外,加了一两个发行人员和一两个广告业务员外,几乎上就没有更多的人了。从整体上看,杂志社里面负责文字编辑的人最多,而懂得创新经营发展的人几乎为零。因为编辑、记者一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稿子,的事情都不会“插手的”,而且很多人也没有能力插手;主编虽然好一点——虽然有些主编也极想从经营上助杂志发展得更好,但与投资人(一般职位为总经理)的思路不同,一不小心就被其“晾”在一边了,甚是“爱莫能助”;发行人员和广告业务员一般能做好眼前的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并且认为“杂志的经营发展不属于俺们的事,俺也没能力去管”。最后,就只剩下总经理有经营发展话事权了,可遗憾的是,不少的总经理的眼里只有着广告——天天幻想着哪一天大众、本田、海尔、联想等大企业“脑筋突然顿悟”,发现本杂志对他们的发展多有价值呀,然后大笔一挥,投上百万元巨额广告费。除了广告,就没有别的了!

  这是一种严重的现实,所以“造就”了不少的财经杂志生存了一两年就倒了下去或者苦苦的煎熬着,生不如死。单纯依靠广告版面哪能良好的生存——又不是CCTV、湖南卫视、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那些强势媒体。作为“小”媒体,除了广告收入外,更应该从别处着手,多方向的去赚一些“小钱”,其实,“小钱”累积起来也是绝对地丰厚的——滋润的“过日子”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绝对没问题,而不像“眼里只有广告”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慌。因此,一方面总经理的运营思路要改变,要学会创新经营,另一方面,更应该吸纳具有创新经营的员工,多头脑的为杂志的发展而努力!

  企业发展以人为本,杂志社更不例外。编辑是杂志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显然,这对编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财经杂志却没有优秀的财经编辑或者记者。几乎财经杂志里的编辑和记者80%以上的都是学新闻、中文等专业出身的,对营销工作非常的陌生,甚至可以用“一窍不通”这个词来形容。这不能怪他们。不过,他们没有任何营销工作经验,只懂得普通的文字编辑工作和一些表面的采访记录工作,就来当财经编辑或者记者,造成不能深入的发掘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颖、实用的营销观点的“不良后果”。这就不能原谅了。

  要做好财经杂志,其编辑、记者必须是从营销实战一线出来的,或者有过较长时间、较深入的营销实战接触的,方能胜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营销文章原理不出错、观点更新颖、内容更深入。否则,渠道跟终端分不清,品牌塑造、传播与管理不知咋回事,行业发展只知其表面……如此怎能将文章编辑、撰写得更实用,怎能更好的“取悦”目标读者,怎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

  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营销文章呢,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笔者认为,企业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解决企业问题的文章。例如:如何解决窜货问题、如何有效进行招商问题、如何进行品牌定位问题、如何进行团队管理问题、如何将区域市场做起来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把单店销量提高的问题,等等。

  简而言之,企业需要的是非常现实性的解决产品开发、品牌管理、渠道建设、广告传播、终端推广、售后服务、人员管理等等,每天企业都要做的工作和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的营销文章。只有这样,企业里的读者阅读了这些文章,才会有收获,才对工作有比较实在的帮助,虽然任何一篇营销文章都不可能全部的帮到企业,但每一篇文章都对企业里的读者有所启发,并且能够利用这种“新方法”快速地解决掉企业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营销文章才真正体现了她的存在价值。

  但是,现实中呢?大多的文章都是新闻性质很强的,即将一些社会热点,以及一些“大路货”陈述在读者面前,以为这样文章就与当前社会、当前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能够全面帮助企业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而企业需要对某一问题解决、分析细微的营销文章却少得可怜。显而易见,很多杂志是浮躁的,只想弄些“大的、轰动性的、热点的”文章,以求吸引眼球,至于文章是否被读者尤其是企业里的读者认可,这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当然,形成这种情况,也与很多编辑读的是新闻、中文等专业,没有从事过真正的企业营销工作有关。

  幼稚的食品杂志,大谈“权威”与“领袖”为时尚早(2004-06-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风浪)

  “土财经”叫板“洋财经” 本土财经书发力(2003-09-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十大商业财经期刊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