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数码

殷宇:一度沉寂的QQ 到了重出江湖的时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PC时代的骨灰级产品QQ已经15岁了。在资深互联网专家谢文看来,QQ一直都是腾讯的核心竞争力,“过去是‘唯一’,现在是‘之一’”。

  从唯一到之一,QQ一度沉寂,埋头做移动化转型。10月底,在海南博鳌参加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腾讯公司集团副总裁兼即时通信线负责人殷宇接受了《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时说,QQ的移动化转型已经顺利完成了。

  殷宇把QQ的移动化征途比作背包旅行:用不着的东西,就是包袱,果断丢掉;发现好的东西,捡起来装进包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挣扎却不少。抓年轻用户时,怎么维系老用户?当QQ接入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庞然大物?QQ和微信既竞争又合作,怎么差异化发展?QQ用户的绝对增长已经变慢,下一个挑战者会是谁?

  他几乎有问必答。以下是经过编辑整理的采访对话。

  核心观点:

  ·QQ还是坚持做年轻用户,做用户增长量最大的这一块,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主流。

  ·打败人人的不是另一个人人,是微博;打败微博的也不是另一个微博,是微信;打败QQ的东西,肯定也不会是QQ。

  ·向腾讯其他产品输血,对QQ影响不大。微信是个例外,当QQ向它输血时,微信增强了自己的造血能力,而它造血的来源和QQ差不多。

  ·QQ和微信两个产品,是非常好的互补。年轻用户,等到你年纪大了,你可以用微信。

  ·QQ健康中心开始连接健康智能硬件,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

  ·QQ需要保证产品的丰富性,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同时,QQ也在给自己做减法,避免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移动互联网不是PC互联网到手机互联网的延伸,简单的把一个App从PC端搬到手机端的意义是有限的。

  ·QQ用户已经覆盖到了8亿,再往上做实际上是个人口政策的问题,发展动力可能是开放二胎政策。

  年轻即未来

  《商业周刊中文版》:2006年,你加入腾讯的时候,QQ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殷宇:2006年我加入的时候,QQ是3000万在线。QQ那时候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白领高端用户那块压力很大,很多用户在大学三四年级就去了MSN。另一个问题是,QQ用户的增长率没有达到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率。这两个问题其实有一定的矛盾性,你的采访问题也提到,你说你的用户在不断的成长,你是不是要跟着他们一块成长。比如说第一代的QQ用户,像Pony(马化腾)他们现在都已经40多岁了。

  《商业周刊中文版》:对。

  殷宇:有的眼睛开始老花,然后天天跟我们说,字要大一点。用户成长了,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居家。他们不想再要更复杂的生活,就希望简单,这是用户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会出现的情况。就像我自己,或者说你们,等你结了婚生了小孩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社交圈开始收缩,这没办法,因为你在家里有很大的责任,所以说这是必然的一个过程。

  但所有的产品,所有用户,最大的量其实还是从年轻用户来的,每一年都有新用户进来,而且互联网接触的用户年龄层会越来越低。原来的话可能最早是大学生,因为只有大学生有电脑。但到后来有网吧,然后现在有无线互联网,有手机,接触电脑和互联网的用户,年龄越来越小。

  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矛盾的选择,而我们还是坚持做年轻用户,做用户增长量最大的这一块。我们始终都说这一块用户是未来,未来他们必定会成为主流,不管他们现在多年轻。你要是逆着趋势做不行,你还是要关注这一块。

  如果要说我们怎么去把握不同时代年轻人的不同和变化,我觉得其实反过来,可能应该把握他们不变的一些特点。

  《商业周刊中文版》:怎么讲?

  殷宇: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有很多他们自己独有的特点,或者说表现出来的特点:第一个是表现自我;第二个,年轻人他希望表现了以后,要跟别人不一样;第三个,他们希望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去证明给这个世界上的人,他是带来了新的东西;第四个,年轻人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交,更多的去接触新事物和新的人,他们不怕被打扰,他们就是要被打扰。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的年轻人。

  有人会说,QQ的关系链好复杂,里面人太多,微信可以帮我们筛选一批用户,这个是用QQ很长时间的人的印象和问题。对于一个新来的QQ用户,他根本没有这个问题,他是从零开始的,他需要能够认识很多朋友。

  《商业周刊中文版》:他们也会长大,到时候也会变成你刚说的四十多、家庭担子很重,然后也会嚷嚷字太小了,要大一些什么的,那怎么办?再去吸引更年轻的人?

  殷宇:还是得吸引年轻人,还是我之前讲的这个逻辑。如果说我定位在70后用户,我跟着他们一起成长,我就会放弃80后,我做了80年代坚持下去,你还是会感觉会失去80年代,你要接90年代,就是你始终要跟年轻用户联结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点。

  当中的过程会有很多争论,都说那我们是不是坚持做这个(年轻人),还是说我们应该去拿高端用户。其实现在好的一点是,现在公司有了QQ和微信两个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年轻用户,等到你年纪大了,你可以用微信。

  《商业周刊中文版》:这个你们真的无所谓吗?

  殷宇:不一定是坏事情,QQ在抓住年轻用户的同时,也会去优化我们的产品,让年纪可能稍微更高一点的用户,也可以在QQ上去定制和修改他的用户体验,能够让它适应他的需求。

  但是任何一款产品,你很难做到既满足这个用户,又满足那个用户,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作为一家公司来说,我们并不希望放弃这些用户,但如果说有另一个产品能够接这个用户的话,挺好的,不是坏事情。其实对QQ来说,某种情况下也是释放一些压力,否则总是觉得说,你QQ应该全部接。

  这世界上有产品能够全部接所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吗?做不了。你记不记得,Facebook有一段时间在说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不想用Facebook,因为他的爸爸妈妈都在上面。其实现在是类似的问题,有些年轻人不愿意上微信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老板都在上面,你敢上去发你的东西吗?

  《商业周刊中文版》:刚刚讲的主打什么用户的争论,应该很早就有了吧?

  殷宇:这就是持续的争论,但后来我们统一了想法。

  《商业周刊中文版》:对,《X光下看腾讯》里就有一个专家说,“QQ要回归本初,最早用QQ的那部分人,现在都长大了,QQ却抓不住了,反倒去培养十几岁的小孩,这是不对的。”他认为QQ应该用各种手段留住老用户。

  殷宇:他是从老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QQ按照这位专家的建议,我们其实就是去做跟微信一模一样的用户,那你是做不起来的。就好比我一直举的一个例子,打败人人的不是另一个人人,是微博;打败微博的也不是另一个微博,是微信;打败QQ的东西,肯定也不会是QQ。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会是什么,你们内部有想过吗?

  殷宇:肯定不会是QQ,你去看所有的创新理论,都是说你要从边缘做起,从一些新的东西做起,在老的东西上去持续追打,这个不解决问题。那位专家是从一个QQ老用户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对,老用户会有一点伤感,感觉好像被放弃了一样。

  殷宇:对,他觉得被放弃了,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持续的争论,我觉得公司内部、外部都会有一些这样的争论,但是我觉得抓住年轻用户肯定是一个发展之道。对于成熟的用户,我们其实不能说是放弃他们,我们其实一直也是在服务他们,但是我们在兼顾的过程当中,肯定有缺陷。

  QQ对微信感情复杂

  《商业周刊中文版》:QQ很多时候要支持腾讯内部的业务。作为腾讯最早的一款产品,感觉QQ像老大哥一样,要帮弟弟带妹妹,微信可能就是其中之一。那会不会有一个度呢,就是怎样保证QQ不会输血过多?

  殷宇:微信应该跟其他的是不太相同的例子。对腾讯其他的业务输血,其实对QQ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给它们输血之后,我们自己还是在不断地造血。微信的确会有一些不太一样,当我们给微信输血的时候,也增强了它自身造血的能力,而它造血的来源和我们的造血来源是差不多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对。

  殷宇:这是个特例,不能跟其他的业务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也是持一个很开放的态度。从公司角度来考虑,QQ和微信覆盖的是两个不同的用户群,大家都会去尝试覆盖对方的用户群。但是毕竟产品会有差异化,不可能全覆盖,你只能覆盖一部分,所以两款产品是有倾向地去覆盖用户群。

  QQ给微信输的这个血,其实对整体公司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当然了,如果有一天,微信能够给QQ反过来输血也行,但是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假设年龄段是这么定的话,只有QQ往微信输血。

  《商业周刊中文版》:QQ是不是覆盖的地域更广,三、四线,一、二线都有?

  殷宇:对,年龄层次也低一点。上次QQ媒体开放日,有人提问:你们现在做O2O的话,用户以年轻人居多,他们都没有什么支付水平,你们为什么去做他们?我觉得从发展角度,从时间推移角度来看,O2O现在是早期,等到O2O真正成熟了、有大把利润可挣的时候,必然是现在这批年轻人成为主流。

  《商业周刊中文版》:是,但是可能现在这批年轻人,他们又长大了,又去玩微信了。

  殷宇:不会,他们是跟着我们一块上来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我们80后也是跟QQ一块上来的。

  殷宇:你持续会看到这一拨一拨上来,当然了我觉得也会有可能,就是说这些用户会去微信,微信上有相同的服务,但是他们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步肯定是在QQ上。

  可能有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三年前有个产品很火,新浪微博,再之前有个很火的产品,叫人人网。但我相信再过5年、10年,QQ还会在。

  QQ健康连接智能硬件,还在等发展契机

  《商业周刊中文版》:QQ之前是对腾讯内部的业务开放,现在要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做连接硬件,连接服务。这个转型自然吗?

  殷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型,这是个必然的方向。腾讯最早开放的是Qzone平台,那时候还没有微信。然后才有了微信的开放。而QQ的开放,实际上是从现在开始。很难讲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应该说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QQ逐步开放。我们以精品策略为主,开放的第一步是从大合作伙伴开始合作,然后逐步地会向其他合作伙伴开放。

  之前Qzone开放的,主要是Qzone这个平台,而QQ当时并没有把QQ上面所有的这些对内的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去用。而微信是一个跟QQ是非常相似的通讯软件,它在用户量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开放了。对公司来说,微信开放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它是个新产品。而当这两个开放都相对来说已经做得比较成功,再把QQ开放出来,大家会更有信心。假如说,最早我们2010年开始搞开放的时候,一上来就是QQ全开放,对于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人来说,他可能都不会那么容易做这个决定。对吧?

  《商业周刊中文版》:是不是怕一开放就乱了,然后一抓就死了?

  殷宇: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规律嘛。如果说当初2010年就直接开放QQ,那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

  《商业周刊中文版》:QQ健康中心开始连接硬件,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是给QQ物联打头阵吗?

  殷宇:是的。QQ物联,我们现在主要是两个入口,第一个入口是健康中心。另一个,你在好友列表会看到一个叫“我的设备”的入口,你可以把打印机、摄像头等一些硬件接入进去。QQ健康的话,我们比较关注健康的穿戴设备,血压计、称这些东西,相对来说健康领域比较丰富,而且里面的硬件之间比较容易互动。从这个角度说,把健康这一块的社区跟内容能够做起来。

  《商业周刊中文版》:但现在硬件这一块,总体的接入量大吗,智能硬件概念很热,但可能有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用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然后就不玩了。

  殷宇:对,硬件还在非常早期的培育阶段,大家都在摸索。到底应该做什么硬件,什么硬件是用户持续需要的,到底多大多小比较好,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苹果的AppleWatch发布,可能会对这个产业有一定的引导性,会有好处。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没法做,因为成本太高,苹果一出来,把所有的智能机的硬件价格马上往下压,一下大家全部都能做。这会需要一个行业契机,我们不知道这个行业契机是什么时候,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智能硬件绝对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健康是智能硬件当中量最大的,最丰富的一个领域。

  你刚才讲大家好像用不起来,用不起来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很多健身的人坚持不下来,是因为他一个人在做健身,如果一群人一起健身,大家就会有更大的意愿去做这个事情。而现在的硬件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健身的工具不一样,你用的是小米手环,他用的是jawbone,工具完全都不一样。而只有用相同硬件的人才能够在它原来的那个社区里有一些互动,这是一个太断裂的体验,你想拼个团都拼不起来。

  《商业周刊中文版》:对。

  殷宇:QQ健康中心现在还没做得很好,但是我们慢慢在做的是,你只要是跑步的,我不管你用什么硬件,出来的数据都是统一的。外面可能有十个一百个设备是跑步的,我让你们这一百个人全部融合在一起,能够一起玩,一起跑,然后我们还会做一些游戏化的运动体验。把游戏的这种玩法带进去,才能带动他的活跃。QQ有很火的游戏叫天天酷跑,日常跑步为什么不能跟天天酷跑的这种游戏的性质有一定结合呢,大家一起跑,跑到特定阶段能够过一个关、拿一些金币,或者开展一场比赛,那跑步这件事其实就慢慢好玩了。

  希望通过健康这块儿的硬件社交平台,或者说游戏社交平台的推动,能够带动硬件更加持续地使用,让用户使用硬件的时间从一天两天一个月,能够延长到更长的一个时间。

  在产品的丰富性和可控性之间找平衡

  《商业周刊中文版》:从腾讯公司的角度,QQ有连接生活的能力,但从用户的角度,QQ连接生活的概念视频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但用户真的需要这些吗?怎么把QQ的愿景跟用户的真实需要结合起来呢?这种愿景会不会有时候是企业想当然?

  殷宇:我们描绘的场景还需要很多合作伙伴一起更努力去跟用户连接起来。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一段时间,概念片里涉及到的很多科技,是需要一段时间去普及的,比如说室内导航就要在酒店里边用4G。很多梦想是不实际的,但是要有梦想才会变成实际。

  《商业周刊中文版》:但也得用户买单,怎么确定用户一定会买单呢?

  殷宇:这是一个用户需求发掘的过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倒退20年,你觉得会有人想到,每个人手上有个手机,上面可以看天气预报,可以玩游戏吗?20年前,你好像没这个需求,但这是一个慢慢发掘的过程,肯定是要先有大哥大,然后才会有诺基亚,然后才会有智能手机,然后再在上面玩游戏,这是一步一步来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你会不会担心用户不喜欢QQ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呢?

  殷宇:那肯定会。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怎么办,又得发展。

  殷宇:我觉得是这样的,就是说QQ要变得能够让他感觉是个比较灵活的东西。一个产品的丰富性是很重要的,但要让用户觉得有可控和可管的感觉。如果说他觉得QQ上的很多东西太多了,我没法管,我自己不知道怎么管,这时候他会觉得很复杂。但如果说QQ里面的东西,他觉得自己可控,可管,我觉得他也不会觉得很复杂,他只是去把一些他要的东西留下,不要的东西拿掉而已。

  我们已经开始做的是,QQ动态中你可以把播放的东西关掉、打开,然后我们QQ底下的菜单选项,从四个改成了三个。其实我们在很多元素上去把它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界面、用户用的不太多的东西,把它放后面去。第一页的菜单四个变成三个,必然有些东西多出来,就放到第二页去。

  《商业周刊中文版》:但就这样放到后面,也会有损失吧。

  殷宇:会有。我们会去做用户使用产品路径的引导,让他学会到这里找这个东西。还有一个相对比较智能的展现方式,就是当用户用某样东西用得比较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放到前面来了,他用得比较少的东西,自然而然把它放到后面去。阶段性的清理和管理,是很重要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也就是说一方面让产品有丰富性,同时又让用户觉得,我可以把控它,可以管理它。

  殷宇:对,因为你做一个产品,如果做到像QQ这种大用户量的时候,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你必然需要一定的丰富性才能做到去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你也可以说我不做丰富性,只做一个很细分的市场,但这样你满足的只能是小众的用户。

  《商业周刊中文版》:腾讯一直都在讲说,要做一站式的在线生活平台,进而延伸到做互联网的水和电。我在想,腾讯内部有没有从一个商业伦理的角度来考虑,QQ怎么样不去影响,甚至说干扰用户的生活。比如说,QQ可以做任何事情,订酒店、买机票,那我们完全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足迹来还原一个人,QQ知道的太多了。

  殷宇:对,现在可能知道你最多的人是Visa,对不对?从QQ的角度,第一个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大数据的产品,只有有了大数据,有了很多信息,你才能够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互联网不了解你,它实际上是没办法给你提供服务的。

  假设QQ和微信只能连接一百个人,而不是连接一亿人,你说这个通讯产品有用吗?完全没用。它很多时候就是需要这么多人和这么多信息才能完成它的使命。从腾讯角度来说,我们非常看重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我们也做了很多工具,利用新的科技来解决用户隐私和安全的保护。

  其实我的回答是,你改变不了这个问题,只是说你关键是在选择,你把你的数据给谁的问题,除非你不用服务,你要用服务,你肯定要给,就看你给谁了,你愿意相信QQ,还是愿意相信Visa,还是愿意相信谁。

  QQ接入生活场景,不只是提供入口

  《商业周刊中文版》:现在微信在讲智慧生活,QQ又在讲生活化布局,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殷宇:对。

  《商业周刊中文版》:微信提供入口,那QQ在目标和策略上会有什么不同?

  殷宇:第一步我们是走精品策略,和一些非常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接触并做接入,然后引入很多他们已经筛选过的有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第二步我们才会开放给很多其他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这是策略上的不同。

  我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QQ所能提供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分散到所有的领域上,所以说我们也会有选择地去说跟一些合作伙伴合作,而不是把资源散落在各处。

  《商业周刊中文版》:怎么会有QQ能力有限这种感觉呢,微信好像就是一下子开放给所有的商户。

  殷宇: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QQ做开放会真的投资源下去,比如那些接入QQ的硬件,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把它扶持起来,我不是说我给你放一个入口在那儿就完了。实际上你要投很多的资源去选择、扶持合作伙伴,而这种精细化的合作和运作必须从选择开始。就比如说大众点评,QQ的吃喝玩乐,是跟他们深度合作、一起运营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手Q的生活化布局要实现闭环的话,是QQ钱包来承担支付功能吗?

  殷宇:对。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现在QQ钱包做得怎么样,QQ钱包大家不太了解,微信支付倒是通过两轮的红包轰炸,大家都知道了。

  殷宇:QQ钱包是今年年初,一二月份开始做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能够透露的,就是QQ钱包每个月差不多以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整个势头还是不错的。对我们来说,QQ钱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我们会在各种各样的支付环境下使用QQ钱包的支付功能。补充一句,QQ作为一个App来说,在手机端的收入应该是所有App里最高的,尽管我们不能透露具体的数字。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以前在PC端是财付通、Q币之类的吧。

  殷宇:对,财付通持续会成为一个2B端的品牌,而对于2C端来说,QQ钱包是一个更加能够让用户理解和使用的东西。财付通更多的是原来的那种充值账户——从这个充值账户再转为现金支付的老概念,而现在更多的是绑卡,这是一种新的短信确认的模式。其实绑卡快捷支付的模式,也是去年年底刚开放出来。

  《商业周刊中文版》:就是QQ和微信都谈开放,那企业到底该选谁?

  殷宇:我觉得两个都该选。我们在尽力地提供便捷度,希望(微信和QQ)两边都能很方便地解决问题。

  我觉得企业应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一个角度就说是两边的用户群的确不一样,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有所不同。比如说QQ钱包用户,比较喜欢多次小额的支付,微信用户的支付可能是少次大额。我们前面讲的用户的年龄群、年龄层次、所覆盖的地域,都会有些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他们两边都应该去尝试。

  所有能产生大用户量的产品都可能挑战QQ的地位

  《商业周刊中文版》:如果说从内部人看QQ的话,QQ有什么短板?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或者现在可能面临什么挑战?

  殷宇:其实有一点是比较核心的,你不可能永远只吸引新用户,老用户全部都放弃掉,对吧。那在今后,我们应该说还是要做得更好。就像你刚才提到O2O的那个问题,就是很尖锐的一个问题:当他们有支付能力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还在QQ上,还是会走到微信上面去。

  我觉得怎么去覆盖成长起来的用户,还会持续是我们的一个挑战。特别是说,在以前,其他产品和QQ还有一个账号体系的壁垒,现在和微信直接没有这个壁垒。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QQ用户来说,我们希望能够覆盖年轻的新用户。当新产品不断迭代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持续去关注什么样的应用是真正合适移动端的,是移动端所需要的。我们想想看,就是现在外面所谓的App,哪些是彻彻底底移动端的应用,是以前PC端不能做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陌陌算吗?

  殷宇:也不能完全说是。陌陌其实有一些功能,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有偏见,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做相同的功能。附近的人也好,摇一摇也好,其实都是QQ以前的查找同城的人的一种复杂查找的新模式而已。在QQ上,你查附近的陌生人,去聊天,看他的Qzone,只是说在手机端就变成叫附近的人。我觉得这还是一个把PC时代的一些东西,搬到移动端。一直以来,我觉得有些人会说手机QQ在抄微信,我觉得这个只是因为它容易写标题。

  《商业周刊中文版》:你也听说了?

  殷宇:不是我听说,到处都有人说,我觉得深入去思考的话,把微信的版本和QQ最早的版本去做对比,你看它们长得多少地方是相同的,多少地方是不同的。然后你再把所有里面的核心模块拿出来看一看,你要做个IM(即时通讯),总要是个IM吧,你不能说我做手机QQ不能跟微信相似,就要把IM的核心模块都扔掉吧。那你看核心模块是哪些,你再上PC QQ上去看,这些东西都在,对吧。其实大家都是在搬过来,只是谁先搬而已。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有很多IM,还是在搬PC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去发现,在手机端到底什么是核心业务,是新的手机端应用,是PC不能做的。

  我觉得像滴滴打车这种比较像是原来PC端没法做的,是手机端才能做的事情。

  《商业周刊中文版》:QQ现在有8亿多用户了,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或者智能手机用户都在用QQ,那接下来QQ的用户增长速度会不会就变慢了?

  殷宇:那肯定是,用户都已经吸进来了,还能去哪儿?我们猜想这次发展动力是什么,是二胎政策吗?人口增长才可以带来用户增长,对吧。你QQ如果说已经覆盖到了8亿,再往上做实际上是个人口政策的问题,拓展国外用户当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说只供国内的话,实际上是一个人口政策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我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实,微信只是说还没到8亿,等到它到了8亿的时候,它也会有类似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说,把QQ用户全部连接起来,这只是一个开始。用户通过通讯这种功能连接起来以后,我们在上面才能做更有趣的事情。就有点像是,电影票的门票卖完了,那只是卖完门票而已,你接下来是坐下来看电影,所以说我们在上面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而增加黏性和增加每个用户在QQ上的体验的丰富度,也是我们要去深耕的一块。而这方面,其实需要很多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不是我们擅长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最后一个问题,因为互联网企业在谈发展的时候,只考虑内部的情况远远不够,你认为谁会是QQ的竞争对手?

  殷宇:大家可能会比较简单地认为说是IM产品都是QQ的竞争对手,或者说扩展大一点,所有的通讯产品都是QQ的竞争对手,再扩展大家会说社交产品都是QQ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我觉得一个比较原始的标准是,QQ是一个App,它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功能叫作通讯。但是不是只有通讯这个功能能吸引这么多用户呢?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有可能还有其他东西。所以,从一个能够连接一切人的大App角度来说,所有能够产生大用户量的功能的东西、有普及性功能的东西,其实都有可能挑战QQ的地位。就像当初微博刚爆发的时候,QQ其实是深度参与了,集中精力去做腾讯微博。那时候我们意识到微博有可能是一个大用户量的应用,尽管它并不是个通讯工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