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汽车

小众品牌 如何淌过低速增长的泥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着2015年12月各厂商销量的持续披露,中国市场在全年整体销量表现相比于2014年已经实现了正向增长,中国品牌SUV和老牌合资品牌轿车产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的是,经历了危机和寒流的中国车市,已经开始显现分水岭,一些三四线车企在没有明星SUV产品的情况下,也开始逐渐被边缘化,例如华泰,如果没有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被淘汰的机会将会很大。当然在中国,还有一些小众车企,遭遇了中国危机,在这一年也遭遇了跌荡起伏,有的车企在转型中崛起,而有的车企,则在危机中沉沦。

在2015年,我们的车评文章中涉及了众多此类小众品牌,如雷诺、DS等,这些品牌在自己的原产国风生水起,在中国的境遇却不能令人满意,当然和大众、丰田、通用等一批最早进入中国的超级厂商来说,确实缺少了一些积淀和消费者口碑,但是这也并不以为着这些企业的就没有实力,大多数的情况是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少了一环,我们也试图从几个方面来粗谈一下在市场纷繁复杂的中国车市中,这些品牌如何取得突破?

这些品牌走不起量,品牌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之前的文章《DS在中国的问题,靠换帅就能解决吗?》提到的DS,虽然主要讲的是陈国章离职和DS遭遇的问题,其实对于DS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品牌影响力不足,同样是欧洲各国的豪华品牌,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的价格比DS要高不少,销量也比DS高不止好几倍,这说明了什么情况,无非是DS在国内的影响力不足,在周围的朋友中,很少有人知道DS这个品牌,所以像DS这样的品牌,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做到增强品牌影响力,如果能在品牌影响力和口碑上做到和德系、日系品牌等量齐观,销量方面的事就不是什么事了。

我们一直强调欧美厂商的思维问题,也就是说,很多车企喜欢将自己在原产地国家的管理和营销思维带到中国,几乎原封不动的应用到中国市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变数远不是这些理性而守规矩的精英们所能驾驭的,这一点也是陈国章在短短两年内相继从雷诺中国和长安DS相继离职的一个因素之一,对于中国企业人事的微妙关系的处理失当,让他树敌过多。所以有些车企在中国坚持的天生骄傲,最终被证明并不能骄傲起来,当然像大众这样在中国植根已久,即使排放门、断轴门缠身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增长,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理性和正常的结果。

既然文艺青年们已经增长受限了,那就要通过价格方面的东西来弥补,之前我们的文章《情怀定价:观致5能拯救观致吗?》中提到的观致5SUV,预计售价会在15—22万之间,其实从这款车的配置和品质上来讲,这个价格真心不算高,但是从消费者接受度上来说,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价格,而之前观致3的低迷也是这样的情况。当然如果观致5价格能下探4万的话,我也愿意搞一辆开开!而我们之前的有关讴歌的文章也说了,讴歌在中国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方面的高冷,比同级车要高出很多的售价再配上并不是很出众的品牌影响力,自然没法取得像BBA那样的销量数据。所以说对于这些品牌来说,价格决定部分命运,下探价格或许能迎来大转机。

对于小众品牌来说,价格和营销方面的东西定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市场细节性的把握也很重要,尤其是对危机的应对和处理的态度问题,前面我们说到大众在中国的断轴门,速腾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拜扮演了重要的催化剂。所以这些品牌对于市场和舆论的细微变化都要积极应对,当然我们所说的应对是指在产品方面的努力和改进,价格上更加靠谱,而不是通过网络水军攻击其他车企,误导消费者。

小众品牌在中国本就生存不易,我们认为国产化之后的部分品牌应当能占据不少的优势,比如讴歌、英菲尼迪、捷豹等品牌,毕竟豪华品牌的属性在那里,价格相应下探了很多,消费者也更易于接受,总结起来一句话,小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玩,千万别高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