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汽车

第一个五年后 合资自主还能走多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导读]五年前突然兴起的合资自主品牌,一度产生了“威胁中国品牌论”。而如今的我们却在思考,这些合资自主品牌还能走多远?

近日,一篇《存活150年的企业,中国只有5家,而日本有2万家》的文章,引起了车聚君的关注。

文中提到,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年,这一数据着实令人震惊。

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刚刚走过第一个五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合资自主品牌,它们目前的生存状况如何,它们的未来去向何处?

一、五年来,合资自主卖了多少?

由于华晨宝马的之诺电动车只采用租赁方式运营,这些年能买到的合资自主,只有宝骏、启辰、理念和思铭四个品牌的十余款车型。

宝骏730和560在 2015年分别卖出了32万辆和14万辆(560在7月才上市),启辰品牌总体销量尚可,而理念、思铭总销量均未过万。除去宝骏560、730、启辰T70这三款在SUV、MPV风口上飞起来的车型外,可以说,合资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十分差劲。

那么,在终端销售上,这四个合资自主品牌的近况如何?

车聚君对各车型的销售状况做了一个小调查,每个品牌调查三家4S店的销售和优惠情况。结果显示,各车型的真实生存状态和销量数据反映的差不多。

宝骏560和730在今年1月份销量均超过4万辆,战绩颇丰。560的前进道路上只有哈弗H6一个竞争对手,落下第三名传祺GS4近一万辆;730在10万以下家用MPV里仍无对手,仅有2000-3000元的优惠。宝骏630和610则是因为改款,目前暂无优惠。

启辰T70销量没有宝骏560那么抢眼,销量一直稳定在5000台上下,优惠也是幅度不大的5000元左右。而D50/R50这样的老旧车型就需要更大的优惠来刺激,超过1万的降价比较普遍。近年来的微型车市场本就冷清,所以R30销量不佳完全可以理解,厂商似乎也习惯了破罐破摔,多数4S店无现车需要预定。晨风虽然月销量仅有110台,但作为一辆价格并不便宜的新能源车,和2014、2015年的平均月销量比也算稳中有升。

理念S1由于排放达不到国五标准,无法在北京销售,车聚君电话询问了几家沈阳的4S店。3家店里只有1家有展车,剩下的两家中一家接受预定。而乘用车联合会发布1月份国产车销量数据里已经看不到理念S1的数据了,该车已进入订单生产的状态。同时,S1的优惠幅度不小,看起来是在甩货了。

思铭是真的停产了。虽然乘联会1月份数据显示思铭卖出了205辆,东风本田官网上车型频道也仍在,但是走访的三家4S店都没有现车也不接受预定,销售们均说该车已经停产了。如此看来1月份售出的205辆应该是清理库存了。

二、宝骏和启辰,为何活得还不错?

由于与五菱品牌共店销售,宝骏拥有最早和最多深入到三四五六线地区的经销商网络,即便是合资品牌,也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在品牌力和产品力均不强的情况下,2011-2013年,宝骏首款630车型便获得了平均5000台以上的月销量。但伴随着后期竞争的加剧,宝骏轿车的销量开始下滑。

宝骏后续的两款产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一度被奉为“神车”。730精确地切中了三四五六线地区的消费升级需求,扭转了五菱车型低价低质的小面形象,在10万元内的MPV市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560的成功一方面是延续了其固有的空间、配置和渠道优势,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消费者对于SUV车型的持续热捧。

启辰50系列轿车沿用的是老款骐达的平台,其空间和技术优势依然不错,同时得益于东风日产出色的营销能力,在2013-2014年间,两款车型共计获得了月均8千台的销量,一度达到合资自主轿车的最高水平。但与630系列的昙花一现高度一致的是,2015年,启辰R50和D50的销量迅速下降到了月均4000以内。由此可见,合资自主轿车实际上缝缝补补也不过两三年,都是难以存续的存在。

好在,2015年伊始,沿用上代逍客平台的启辰T70乘着SUV的东风上市了,如果说R50和D50只是在老平台上小拉皮,那么这款车型的改动明显更讨巧——除了车尾的“东风日产”字牌,基本看不出“日本车”的影子了,恒大淘宝队服上的广告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启辰这个品牌。这对于许多地区的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同时T70更长的车身也增加了一些卖点。因此,获得月均5000的销量毫不意外。

三、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为何杯具?

早在2011年4月,广汽本田就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合资自主车型,但上市两年月均2000台的销量,确实让人感觉广本理念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东风本田的思铭也好不了多少,上市三年、月均千台的销量十分一般。

那么,“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为何会杯具?

首先,理念S1和思铭都是由老平台上换标小拉皮而来,相比宝骏630在凯越上的大动作,这些小打小闹的车型很容易给人落下“简配老款车”的口实。即便来自第八代思域的思铭本身产品力不错,即便理念在广本的经销商体系下也拥有不错的渠道能力,都不足以支撑起销量来。

其次,近年来SUV市场“高烧”不退,但理念和思铭都没有抓住SUV这根救命稻草。在缤智之前,广本没有SUV车型,理念品牌即使想做SUV,也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刚兴起合资自主不久的2012年,东本拥有第三代CR-V可以下锅,网络上甚至出现过悬挂思铭LOGO的试装车型图,但最终还是没有量产。

车聚君认为,彼时的本田其实并不具备做合资自主的能力。

作为车企中最为“固执”的存在,本田日方对于中国特色的合资自主热情并不高,这就注定其在组织架构、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无法与更加开放的通用和日产的相比。

另外,本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全是自家产,其发动机面临全面从老的R/K系列全面换装地球梦直喷自吸和涡轮的关口,配套的平行轴变速箱也要全换成CVT,留着老车只会拖累生产效率,这也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胎死腹中的思铭SUV,2.0起步的动力,价格很可能继续像第八代思域拉皮而来的轿车一样高昂。

四、为何合资自主开场火爆结局冷清?

五年前合资自主品牌风头正劲时,业内曾有预测规模会达到200万台,成为进口、合资、自主汽车以外的第四类成员。如今,合资自主的大比重被宝骏和启辰两家瓜分,最早的理念和思铭已在停产边缘。为何合资自主品牌会呈现如此走向?这得从合资自主诞生之初说起。

从2004年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到2009年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均大力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还在政府采购、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在十二五末期,使中国品牌的销量达到国内总销量的50%。然而,事实上依靠现有中国品牌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

2011年,国家政策要求汽车合资企业要扩大产能、异地建厂,就必须有新能源项目和合资自主品牌。

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合资企业中外方通过核心技术掌握着话语权,中方必须无条件接受外方的一切技术开发标准,合资公司仅仅只是外资方的海外工厂。而合资自主品牌中,标准和体系均可由中外方合作开发,借助合资公司固有的品牌、生产、团队和市场等资源优势,让中方在合作中积累、学习、培养人才,并可整合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开拓一个共同创新的平台。

此时恰逢中国车市高速增长,应运而生的大批合资自主品牌拿地建厂扩大产能。但政策只能限制合资自主品牌存在于否的问题,合资企业只要发布产品和品牌即符合政策,是否量产上市则是企业的自主决定的商业行为。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合资自主是一种应付政策的手段,这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阶段性发展状态和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后来的故事。除了前述的宝骏、启辰、理念、思铭和之诺,上表中出现的这些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品牌,都是合资自主政策的产物,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宝马、现代等汽车巨头都加入到了合资自主的阵营中。

除之诺是合资自主品牌瞄准新能源汽车,外资主导开发外,其余几家都是导入合资品牌旧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后期再寻求自主开发。

然而,市场是客观而残酷的,经过了五年的大浪淘沙,宝骏和启辰这两家用心投入、经营和开发的企业逐渐成长起来,而仅靠拉皮敷衍的思铭和理念则已经退到停产边缘,合资自主品牌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五、新能源汽车是合资自主的未来?

合资自主的第一个五年里,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

以长城、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不断地做着品牌冲高的尝试,呈现了诸如哈弗H6和H2、吉利博瑞和帝豪、长安逸动、奇瑞艾瑞泽等优秀的产品。尤其吉利博瑞,作为中国品牌的中级轿车,上市近一年未给出价格优惠,在刚刚过去的1月取得了突破6000台的销量。去年三月,其上市之前,车聚君就提出“博瑞是否能冲破中国品牌天花板”的问题,目前看来已经有了答案。

而另一方面,合资品牌们近年来的价格拼杀愈演愈烈。尤其合资品牌们还纷纷推出中国特供的车型,以至于,目前消费者能够轻松在市场上买到诸如6万出头的桑塔纳,或者8万出头的丰田花冠。自主品牌的逐渐强势和合资品牌的向下围剿让合资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逐渐成熟的消费者也对拉皮的老旧车型越来越不感冒。

中国品牌的向上突围和合资品牌的向下挤压,让合资自主的当下举步维艰。那么,在SUV之后,“新能源”能成为合资自主新的救命稻草吗?

新能源汽车领域,启辰是走在最前列的,聆风车型已经在这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宝骏即将推出E100,力求再次通过其无敌的经销网络覆盖去销售这款纯电动车型;理念S1回炉重塑,电动版也即将登场;而昂贵的思铭之后,东本真的可能无暇顾及思铭这个品牌了——如何打好新思域这张牌,显得尤为关键。

上面提到的那些早在2011年就开始发布品牌,但久久没有量产上市的合资自主品牌们,也纷纷用行动给合资自主品牌的未来投了票。或许,在下一个五年里,随着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合资自主也会重回抬头之势。

车聚小结: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任何品牌的塑造和建设都是长路漫漫,政策刺激下产生的合资自主品牌也不例外。

合资自主品牌对于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而言,不论是压制还是被压制,车聚君都希望它们能够常存于世。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何况,各个品牌的竞争,不正是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