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汽车

解读80、90消费观 看车企向年轻化的过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就像午后的那一杯手磨咖啡,不是留恋咖啡的香醇,而是给自己片刻思考的时间。这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以及投资大师巴菲特,所钟爱且推崇的生活习惯。对于强调和习惯增长、速度的中国汽车人而言,这杯午后咖啡一直不曾品尝。

狄更斯有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由快向慢的转折时代。中国汽车市场在历经多年高速增长之后,2015年进入了低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经济进入新的调整周期,行业政策与之前相比也在发生变化,2016年汽车市场将何去何从是很多企业都关心的热点话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唯有好好总结,反思,瞻望,才能不辜负新的春天,“2016中国汽车市场论坛暨新浪年度车颁奖盛典”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诞生,就像那杯让巴菲特静下来、慢下来的午后咖啡,让所有的汽车人在沉着思考之后,再度启程。

和所有车企掌门人宣讲的一样,这是所有车企都面临和攻坚的课题——年轻化。伴随着80、90后消费者的崛起,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也在发生这样的两个过渡。第一是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第二是从爆发式增长走向稳增长。

这两个过渡带来的一个核心的变化就是消费者话语权越来越强。对年轻化的本质的狭义理解可以使“消费者的年轻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消费人群主导权已经完成更迭,80、90后已经成为汽车市场主导群体。毕竟,两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就已经迎来“拐点”。根据就是2013年J.D.Power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2013年,80后已经成为了国内购车的中流砥柱,达到了53%,首次超过了原来市场中的70后。

第二个变化是媒体环境的变革,80、90后的成长过程,是传统媒体分崩离析,走向变革的过程。从纸媒端到PC端,再到移动终端。整个过程80后的关注焦点被层出不穷的IT工具所割裂,碎片化成为80后触媒的关键词,很难再像90年代那样靠在纸媒和电视媒体铺量去聚合大众关注。

第三个变化是消费态度的变化,与70、60后相比,今天的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体,而非集体,更加关注个性,而非共性。

这对车企提出的挑战就是,如何与年轻消费者产生内在共鸣?

在理性上当然要打动,这衍生出“产品的年轻化”,产品的年轻化包含两个维度,第一是设计语言的年轻化,第二是驾驶乐趣的年轻化。简单来说就是“好看、好开、好玩”。

设计语言的年轻化最狭义的理解就是,汽车设计的越来越好看,越个性。设计语言的工业批量化复刻抑或说套娃战略,正在迎来强有力的挑战,就好比年轻消费者拒绝撞衫一样,他们对汽车的个性化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势必要求主机厂,一方面是要让懂80、90后的年轻设计师“抢班夺权”,另一方面设计语言的原创性和个性化迫在眉睫。驾驶乐趣的年轻化,则体现在驾驶感受上,近年来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环保因素,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驾驶乐趣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维度也囊括了“好玩”。

在感性上一定要契合,这衍生出“品牌的年轻化”课题。品牌的年轻化则包括“沟通调性的年轻化”和“营销使命的年轻化”,换言之,就是说年轻消费者爱听的,展示年轻消费者爱看的。

沟通调性的年轻化,无疑是改变传统、沉闷、保守,甚至过于谨慎的公关广宣调性。今天很多汽车企业的营销,始终抱着一种“尊传统,重体系”的“大局观”。尽管作为企业的一只抓手,但“因循守旧”的思维让这只抓手很难有所建树。

从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