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汽车

美日汽车贸易为何摩擦不断?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美欧日正同步推进多个地区经贸新协议,有欧盟和日本启动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美欧日等推动的“诸边服务业协议”(PSA)谈判,美欧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还有就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

TPP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议,由新西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等十二国参与谈判,至今历时5年。TPP占据全球GDP总额的40%,贸易额的1/3。美日谈判是TPP的关键,两国经济占TPP整体经济规模的90%。今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法案),该法案规定“国会只能对白宫提出的TPP最终协议进行支持或否决投票,不再逐条审核修订”。

然而,7月底为期4天的新一轮TPP部长级会议,目的再次落空,谈判无果而终。分歧依然集中在一些老问题上,美日等国围绕农产品和汽车贸易关税相持不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日本要求立即取消进口关税(2.5%);美国态度是尽可能延长取消关税的时间,并在一部分种类上留下分歧。

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小汽车开始抢滩美国市场,美国市场上每4辆车中就有1辆是日本车;而美国车仅占日本市场的1.5%份额。从1979—1992年有关美日汽车贸易磨檫的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90年代初,美日汽车贸易赤字占美国对日贸易赤字的3/4,美国政府高官布热津斯基说:“冷战结束,输者是苏联,赢者却不是美国,而是日本。”1995年5月,根据1974年修订的美国贸易法第301节即301条款,不经过WTO许可,单方面宣布对来自日本的豪华小汽车及其配件,征收100%的进口关税。经拉锯式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日本同意放宽国内汽配市场的管制,对出口美国的轿车量从230万辆减少到165万辆。

日本政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车企向美国直接投资,在美国设厂生产和销售汽车,保持低成本的优势,使美国汽车缺乏竞争力。直接投资,增加了美国人就业机会,增加了美国工人收入;随着日商投资增加,当地生产的汽车销量迅速增加,弥补了大幅减少的从日本直接进口汽车的数量,避免了美日贸易争端的恶化。所以,2000年起,美日之间包括汽车在内的贸易摩擦,基本上在WTO框架下解决,单个产品和单个行业激烈的贸易冲突趋于平缓。

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时有,美国“以我为主、主导谈判”,日本“以柔制刚、拖磨兼用”,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双方互有诉求,既有激烈斗争;又有互相协调。日美汽车贸易谈判的结果,也给我们若个启示: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斗争,往往是实力的较量;各国乃至区域经济组织,均都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平等互利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贸易纠纷和争端的谈判,力争双赢或多赢应是各方的共识。

观察人士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被奥巴马总统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打内容,饱受质疑和批评,美国排除中国,热衷于搞TPP,其目的是想遏制中国的挑战、阻止中国的崛起。明年美国举行大选,奥巴马力求任期内批准TPP,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很有可能成为他作为总统的一项历史遗产。美国热衷于TPP,以及“诸边服务业协议”(PSA)、“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其企图也昭然若揭,架空WTO,由他主导世界经济规则。

没有中国的加入,TPP变得毫无意义。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国正逐渐成为亚洲供应链的中心;其次,把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排除在外,把“互联网+”的中国企业排除在外,也将伤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再次,即便TPP谈成功,也难于支撑美国亚太战略之帆,不可能助益地区发展和繁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给其他国家带来机遇。任何围堵中国的贸易安排都不可能得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