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汽车

互联网搅局汽车后市场 传统企业转型谋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北京糟糕的交通正在让车主们变得“专业”起来,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1月,宋从 超添置一个行车记录仪,这可以防止碰瓷以各种厘清各种事故问题的责任。在琳琅满目的产品陈列区,他曾一度被360实惠的产品吸引,但最终选择了价格稍贵的 飞利浦的产品。“质量更靠谱,功能性更好。”宋从超说。

宋从超的选择可以说是过去几年中,汽车后市场行业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回顾2015年的车市,汽车行业进入增速大幅降低的微增长时期,不论是车企还是流通环节的经销商亦或者整车配套零部件企业,都主动或被动地开启了转型大幕。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向汽车制造的后端要利润。

比如北汽集团,其董事长徐和谊在一次讲话中提出,未来在汽车的产业链条上,北汽的制造业只有整个链条10%的利润,零部件会占据20%-30%的利润,而处于后端的服务业将有60%-70%的利润。除了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一些外行也在纷纷加入对后市场蛋糕的争夺之中。

从谷歌的地图与自动驾驶技术,到苹果的Carplay车载智能手机嵌入系统,再到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和腾讯的打车软件,又比如令宋从超纠结的小米、 360等互联网公司的车用产品,显示了IT业的汽车制造“外行们”对于汽车后市场的虎视眈眈。而当前,IT企业跨界造车又成为了热点话题。

对后端市场的争夺已经展开,除了互联网公司,如传统家电企业美的、格力、海尔等也有意进入车用产品市场,而原本的零部件制造商们和后市场服务提供商也在积极寻求改变,以挖掘市场。除了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重组,还有内部的改革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未来,在汽车后市场领域,这些新老企业将进入激烈的交锋期。新兴的企业将给这个行业传统的霸主怎样的冲击,又将被怎样地回击,是未来行业中一个长久看点。而毫无疑问的是,诸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以及传统企业的改变,最终将使得行业格局出现巨大的改变。

后市场的“新挑战者”

中国已拥有世界上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而持续快速的发展让这个市场充满了各种机会,孕育着无限潜力。截止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 亿。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国汽车后市场销售额已由2005年的880亿元增至2014年的7000亿元,在2015年该数字已经达到接近8000亿元的 规模。

这不仅仅是因为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汽车逐渐普及到家庭之后,汽车文化迅速发展,相比于十年前,一个鲜明的转变是,很多人逐步把车作为其生活延续 的一部分,这直接催生了汽车服务和用品市场的后市场的繁荣。如今,后市场中各种服务和产品已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不同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超出想象。

不但在产品和服务上,大家在营销模式等方面也屡有创新,而且整个产业链也在日益细分。这种细分过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加入——比如,车用吸尘器 上有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商进入;在车载空气净化器上,有3M等企业加入;在行车记录仪上,有小米、360等企业杀入,后市场庞大的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外行”加入。这对于一直耕耘在该领域的企业来说,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