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地产  综合

今天,三个数据史诗级新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日之间,三份数据创历史新高:中国社融,美国通胀,香港疫情。

而且都是史诗级新高。

中国人,甩掉房地产的拐杖,需要一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于是,有了天量社融。美联储,小脚老太徘徊了一年半,需要一个充足加息的理由,于是,通胀给你。至于香港嘛,……疫情,还是不要的好。

至于市场,4000多只股票下跌,指数跌0.66%,有人说是美国通胀和香港疫情的恐惧,对冲了社融带来的舒适感。有人说,当所有人都预期社融“超预期”,那么这个“超预期”也就不及预期了。逃不过内卷定律支配一切的命运。

无论如何,这份社融数据还是令人欣慰的。仿佛上帝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01

社融:开门红

昨天晚间,央行发布2022年1月份的社融数据。

2022年1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6.17万亿,同比增长10.46%,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币贷款新增3.98亿元,也是创历史新高。同时流通货币数量M2同比增速9.8%,创十年新高。

1月份,社融高。是中国经济的优良传统。回顾过去五年的数据,每年1月份社融都会是一个高点。谚语讲:一年之计在于春。

此次社融大增超预期,与过去一段时期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关。

从去年12月以来央行实施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降准,MLF降息,以及LPR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市场货币流动性明显增加。

开门红,总量超预期创历史新高,这些是“喜”的方面。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看结构的话,还有“忧”的层面。

具体来讲,第一是社融结构不良,有待优化。第二是货币剪刀差拉大。

(1)社融结构不良

此次社融大增的主要分项是政府加杠杆,而居民和企业的融资仍然维持偏弱。

先看政府。政府财政发力已经连续3个月。去年11月,12月,今年1月,政府债券增量都是在四五千亿的级别。

企业来看,企业融资比去年12月有所好转。但贷款增量主要是短贷和票据融资。中长期融资仍然疲软。“短强长弱”的格局,说明企业信心仍然不足。

居民是最弱的。今年1月居民短贷和中长贷维持弱势,短贷和中长贷“双降”,而且降幅比12月份有所扩大。居民短贷主要是消费,衣食出行这些;而居民中长贷主要是房地产按揭。两者双弱,说明居民加杠杆意愿低。

政府开支强,企业和居民融资偏弱的格局,财政政策发力明显,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味道。

(2)货币剪刀差拉大

“忧”的第二个层面是货币剪刀持续差扩大。

M1和M2都是反映货币数量的概念,其中M1代表企业存款,M2代表金融资产。M1与M2的剪刀差可以理解为实体与金融之间的剪刀差。

此次M2增长9.8%同比上扬,而M1同比负增长1.9个点,说明实体与金融之间的剪刀差在扩大。货币政策由虚入实,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当然有疫情的原因,1月份疫情在很多城市呈发散的态势,影响了企业开工的进度。等到疫情出清之后,我们相信M1和M2的剪刀差会好转。

02

通胀:树欲静而风不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同样是昨天晚上发布的另一组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令人担忧。

美国通胀。

美国CPI同比增长7.5%,创40年新高,上一次录得如此夸张的数据还是1982年。而PPI增长9.7%,创11年新高。上次如此高企是2011年。

同样节节攀升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以原油为代表。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已经涨到89.92美元/桶,无限逼近90大关。而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突破90美元。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2%,最高触碰2.029%。

而美债利差也无限收缩,收益率曲线“躺平”,一年期与十年期的利差只剩83个bp。

通胀高企告诉我们,加息已经不可避免,而收益率曲线“躺平”则告诉我们,美联储缩表的力度也必须要加大。几个月前,鲍威尔还在大讲特讲“通胀是暂时的(transitory)”,现在看来,恐怕美联储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正如那位喜欢发型上标新立异的首席分析师所说的:美国CPI已经飚到7.5%,联邦基金利率还在0-0.25%的地平线上趴着,有什么比这更荒诞的呢?

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俗称“恐慌指数”),经历了一个圆底,似乎正在反弹。

已经有无数分析告诉人们,这一轮的通胀原因不是货币超发,而是供给收缩。供给收缩的原因是逆全球化。

至于逆全球化的原因就不一而足了。有疫情的,从2020年初开始,到此后一轮轮变异,Alpha、Delta、Omicron……有政治的,例如中国贸易争端,科技争端,欧美贸易战,美日贸易战,俄欧天然气断供等等;还有地缘的,例如春节前差点大打出手的乌克兰危机。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重要到挡在全球化之前的各种“拦路虎”全部被搬走移开,全球贸易合作重新建立,才能够彻底消除通胀。

既然通胀的根源不在于货币,那么也许加息对于通胀的效果就不那么立竿见影。这是一个充分必要的问题。尽管加息不一定行,但不加一定不行。

03

香港:疫情汹涌

春节后,深圳一个宝安石岩的确诊病例,带动广西百色一连串疫情。

人们怕怕的。

然而与一河之隔的香港相比,这才叫小巫见大巫。香港今天新增1325例确诊,昨天986例,前天1161例。至今已累计确诊20119例,且无见顶态势。

物价上涨,人心惶惶,通关再次成为镜花水月。令人感受到了Omicron的强大传播能力的同时,也为当前中国与世界防疫的严峻形势捏一把冷汗。

面对Omicron来势汹汹,目前防疫政策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中国为首的“清零模式”,另一派是以丹麦瑞典英国等西北欧国家为首的“躺平模式”。

清零模式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出发点,但是动辄大规模核检以及区域性封闭,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效率与速度。躺平模式表面上对经济社会不进行干预,但全民染毒,人心惶惶,也会影响经济和效率。

总之,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Omicron消退之后,疫情有望走向终结;但是Omicron这道坎儿,恐怕一时半会还没真么容易过得去。

此次Omicron在香港爆发,也许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警醒是:2022年的黑天鹅事件,也许要比我们想到的要复杂得多。经济复苏之路,不会是一番坦途。

中国社融超预期,创新高;

美国通胀超预期,创新高;

香港疫情超预期,创新高……

至此,我想对于2022年这个虎年的三个关键词应该已经出来了:货币,通胀,疫情。而这三者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黑天鹅事件:

对于这些,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04

冬天里的一把火

回到社融。

2019年1月,我们出现过一次“天量社融”的情形。而且无独有偶,当时社融也是结构不良,支持社融大增的分项也是票据融资。当时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讨论最多的,也是“宽货币紧信用”的纠缠。

历史是何其相似。今年1月,总量高,结构不良,票据大增,分析师纠结“宽货币紧信用”,如出一辙。

所以不同的是,当时经历了2017和2018两年的美联储加息,利率上升通道已经接近尾声,而美股在2018年12月份的那一波扑街,被市场理解为“终极一跌”。

A股来讲,炒小炒垃圾已经玩了一波。恒立实业董事长失联13个涨停曾记否。还有疯狂的“牛市马骨”——东方通信。

今年却不同了,宁王跌成宁狗,各路顶流基金经理清仓的清仓,被骂成筛子的被骂成筛子,还有在黄浦江边跑跑步就落入水中的——仿佛清算才刚刚开始,大跌还在路上。

更恐怖的是,现在美联储利率还在0~0.25%的地平线上趴着,光是嘴上喊喊要加息,已经把市场吓成这个尿性了。创业板指跌出技术熊市(20%),纳斯达克深度回调距离高点也跌幅超过10%。

还有人喊出要在7月份加息100个基点,“以应对40年以来最严重通胀”的铁鹰言论。

此时此刻,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期待一剂强心针。何以解忧?唯有增长。而增长的前瞻性指标,社融算是最重要的一个。

希望此次社融数据反映出的积极信号能够被市场所接受,所信服。

最后还是那句话:所有的金融危机,归根结底都是流动性危机,而流动性危机的内核,一定是信心危机。

信心比金子珍贵。

男人网站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741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