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办公图书

高校学子的书店情缘?西单图书城网上书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大学生们并不喜欢诸如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那种综合的国营书店,觉得气氛不好,但如今这些具有复合功能的创意书店如言几由、单向街等,我们还是会继续去逛的。”

购书之为旅行纪念

“去得多了,书店老板和我们熟悉之后,也会多聊几句。他们靠帮一些老师或者单位大笔订书过活,指望面向学生群体的零售赚钱,根本不可能。”

“每天打开豆瓣,基本上都会收到各种和沙龙的活动提醒。”作为豆瓣网的资深用户,刘说的是同城活动推荐。

校内书店的变迁

她笑道:“如果是在的书店逛到喜欢的书,我肯定会立刻拿出手机去亚马逊或者京东买的,第二天就可以送到宿舍楼下,价格便宜又不用自己提,毕竟书还是蛮沉的。”

在感慨书店的衰落时,李勇对曾经在中关村显赫一时的第三极书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前几天,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李勇和几位本科同学小聚。在和朋友们谈论学校这几年的变化时,一家书店的变迁让他们尤为感慨。

事实上,学生逛书店,这件平淡无奇的日常事已经随着人们购买习惯的改变而慢慢地起了变化。

“书店特别大、种类很全,店里布置也很棒,体验非常好。”一进书店,刘就忍不住感慨。然而,原价购书这件事还是让她有些踌躇。“看到喜欢的纸质书,的确会让人有买的冲动,然而书店里没有折扣,精打细算一点的人都会觉得还是回头在网上买更划算。”她说。

今年“五一”假期,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刘去南京旅游了几天。除了中山陵、这种不可错过的热门景点外,在“文青”心中鼎鼎大名的先锋书店也在她的行程单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为了推介新书,会选在一些书店做专门主题的或沙龙,成为书店的一大风景。加上刘人在,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我也不会总去这些活动,但是有机会见到心中的学术大家或者喜爱的青年作家,还是很开心的。”刘说,在去过的几场书店活动中,她见过梁文道、陈丹青、许知远、刘瑜等文化名人,能够见到自己曾经喜欢和阅读的书的作者,让她很是兴奋。

“即使没有kindle,大家也有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很多不是特别喜欢但有点兴趣的书,我都是直接在网上买看了。”她说。

事实上,虽然在书店买的书好像没那么多了,但是不少大学生还是会时不时地逛一逛书店,因为这里有咖啡、有冷气,更有不时举行的和名人沙龙。

“现在学校里的这些书店都变得很不景气。”李勇说,一位在大学读书的好友告诉他,以前他们常去校内十分著名的三家学术书店博雅堂、汉学和野草,现在也已经只剩下一家还在勉力支撑。

“本科时,宏图书店在学校中部食堂附近,店面也不小,是我们下课时闲逛买书的好去处。”李勇说,他还记得和室友们在这里办过会员卡,充值、打折后的价格最贵也仅在八折左右。

“已经没什么生意了,里面的书也比以前少了许多,基本上都是考试类书籍和教材,变得十分冷清。”李勇告诉记者,除了这家书店外,以前位于学生宿舍区的地下书店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本报记者 韩琨

虽然李勇曾经逛过的第三极和海淀图书城早已不复往日,但最近在已经变成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图书城小街上,又出现了新的书店,这里卖书,也卖书籍周边的文具、明信片,还有餐饮区,提供简餐、饮料。此外,其二层还有一个颇大的综合厅,可举办上百人参加的、沙龙。逛过一次后,他就喜欢上了这里。有时他在这里参加活动,还会与一些同学不期而遇。

不过,李勇也承认,连他这个爱逛书店的人,也不怎么在实体书店买书了。而这一切,与电商的兴旺发达关系密切。

自从今年4月三联的第二家24小时书店在海淀区开张后,书店附近大学、林业大学、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们就又多了个日常消遣的好去处。

“以前暑假没回家的时候,和好朋友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下午,我至今都记得那几层的书籍分区。”然而,第三极书局却在和中关村图书大厦的价格战中告败,最终撤出大楼,乃至后来宣布结业。这让李勇十分遗憾。

文艺书店一角

突出复合型功能

刘告诉记者,她觉得卖书已经不再是书店的主要功能,而这里的和附加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去逛书店,重点可能不再是书,而是这里的咖啡、餐饮和活动。朋友小聚、情侣约会就可以选择这里。”

在书店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刘还是选了两本上海出版社的译著去收银台排队结账。然而,她却发现,排队的人中起码有一半的待结账物品不是书,而是明信片。

虽然在书店买的书好像没那么多了,但是不少大学生还是会时不时地逛一逛书店,因为这里有咖啡、有冷气,更有不时举行的和名人沙龙。

电商是实体书店的一大竞争者,而则挑战了纸质书。自从过生日收到一台kindle后,刘买了不少。相比纸质书,的价格要便宜不少,也携带方便。“毕竟宿舍空间有限,也放不下太多书。”

刘告诉记者,如今,她越来越少在实体书店买书,“学生党没钱,自然要精打细算,很在意实体书店与网上电商的价格差异。不过,就连买书可以报销的老师们也爱在网上买书,就是因为方便,省时省力”。

然而,随着学校基础建设的变动,书店当年所在的房屋已经拆除。这次李勇向许久未回学校的老同学介绍时,特意告诉他们,曾经人潮拥挤的宏图书店已经搬到了学校东门一间小门脸内那是当年的邮件收发室。

“书店虽然不大,但学术、英语、考试以及专业书都有很多,畅销的人文类书籍也很新,加上购买方便,我们都挺爱去的。”李勇说,本科四年算下来,在这家书店的累计消费少说也有两三千元。

“换言之,大家来书店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买书了。”刘感慨道,就连她自己手里的那两本书,也是作为一种旅行的纪念品而购买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