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医药器械

岭南画派纪念馆 岭南建筑大师造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很多人听说过岭南画派纪念馆,却未曾一睹真容:它就藏身于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中,而且出自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何镜堂之手,早在1993年便荣获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建筑部优秀设计三等奖;今年1月,岭南画派纪念馆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

  绿树掩映中临池而建的白色穹顶建筑,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旦沐清晖夕披彩霞……来到岭南画派纪念馆,会有一种踏入童话城堡的欢欣感。何况,馆里珍藏着岭南画派前辈名家们的诸多手稿、佳作,不时以文献展、研究展形式拿出来“晒一晒”,更是让人大饱眼福。

  走在馆内螺旋式的楼梯上,听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总监韦承红娓娓解说建馆始末,岭南画派大家们的风骨精神,岭南建筑大师的理念追求,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四老”开画展筹款建馆

  岭南画派纪念馆建成于1991年6月,其设立,与广州的改革开放先试先行不无关系。

  得益于穗港两地交流政策的开放,1980年黎雄才与夫人谭明礼、关山月与夫人李秋璜访港,与赵少昂、杨善深重聚。三十年不曾聚首的岭南画派四大家,在香港相逢的第一次聚会上,兴致勃勃地商议筹办联展,四位大师计划合作一批新作。但由于当时四位大师年事已高,又限于客观条件,四人无法长时间一室作画,每幅合作画的题材、布局、具体分工的商定以及画作在穗港两地的运送互换,成为棘手的问题。

  此时,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杨奇自愿成为鸿雁,担当了这一交流创作的使者,将一幅幅半成品辗转交换于四位大师之间。四位画家巧思妙构、心感神应,以这样的方式合作了一百多幅既保留个人风格又浑然一体的作品。这批作品后来成为岭南画派纪念馆的重要馆藏。

  合作画是“四老”沟通的纽带,建立岭南画派纪念馆这一共同的夙愿也被提到日程上来。

  “大家觉得广州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还是应该建在广州。”韦承红表示,当时关老、黎老都在美院,这里环境安静,也有学术氛围,就跟学校协商,最后选定了荷花池这块地来建馆。

  地方有了,经费来源成了头等大事。时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的梁世雄参与组织了建馆工作,据他回忆,1987年12月3日,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奠基仪式。3个月后,为筹款而举办的“岭南国画展”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开幕,共展出了100多幅包括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赵少昂等大家的作品。

  祖籍佛山,有香港“塑料大王”之称的实业家梁知行听闻后,在展览上捐赠100万元,成为纪念馆建设的第一笔经费。面对如此热心的企业家,关山月先生十分感动,随即赠予自己的精品梅花系列《春夏秋冬》。之后,其他海外华侨也陆续捐款资助。到1991年6月岭南画派纪念馆建成,前后花了约600万元。

  “折中中西”的理念融进中西合璧的建筑

  由于关老与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交情甚笃,特意登门拜访邀请莫老负责岭南画派纪念馆的设计工作。那时候,何镜堂院士是莫老的助手,也深度参与了纪念馆的建设。

  从外观上可以看出,岭南画派纪念馆吸收了新艺术运动的一些设计元素。何镜堂曾与前去拜访的韦承红谈起当时的理念:岭南画派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跟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差不多同时期,而且岭南画派倡导“折中中西”,因此,特意吸收了新艺术运动代表性建筑的一些风格,融进岭南本土风情中。

  岭南画派纪念馆分为两部分,展馆主体居中,东侧为办公场所(最初为招待所),两栋建筑各抱地势而起,构成富有岭南庭园特色的方塘水院。展馆外墙上的大树浅浮雕,以及穹顶上的潮州瓷片镶嵌,也都融入了本土特色。而副楼的雪糕甜筒样式以及内部曲线美的装饰风格,则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潮流。像现在展厅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扶手,就依然保留了当时弯曲的铜构建,跟建筑整体相呼应。一层正中间通往二层的楼梯,落地窗既提升了采光效果,晶莹剔透的玻璃砖又增强了美感,尤其是窗外的藤本植物若隐若现,营造出了一种梦幻感。

  不能不提的,当然是展馆前飞架荷塘的两座半月形的弧形阶梯,蜿蜒直上纪念馆大门,连接着像火焰般的城堡式门亭。傍晚时分,着一袭华服站在门亭处或楼梯上眺望,葱茏大树和殷红斜阳映入荷塘中,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而你便是画中璧人。再想象一下,到了三四月间,“池塘生春草”,又或者七八月间,“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说,这里不输任何网红打卡点。

  馆藏力作不时精彩亮相

  这里的藏品、展品,带给观者的是最高段位的精神享受。

  “四老”的合作画自然成了岭南画派纪念馆珍藏的“第一桶金”。此后,关老、黎老等,他们和家人又捐赠了许多精品力作。

  关老、黎老在世时,都捐过课稿。“关老有一百多件,包括了教学手稿、白描人物作品等。影响非常大的《黎雄才画谱》,当中主要的山石、树木课稿都在岭南画派纪念馆;‘百年雄才’大展后,黎老的家属又多次捐赠了上世纪40年代他在西南、西北的写生稿……他们的写生稿,尤其能体现岭南画派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对于今天的教学、研究非常有意义。”韦承红表示。

  正是在这些珍藏的基础上,近年来,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性大展,包括了“曙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