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资讯

产业经济学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2000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产业经济学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2000字)

 

最近任泽平的一段话在网上广泛流传,他是这么说的,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 这是一种从产业出发来看经济的思维。

作者 | 朱海就

来源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最近任泽平的一段话在网上广泛流传,他是这么说的,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

这是一种从产业出发来看经济的思维。它的意思是应该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有的产业进行扶持,而对另外的一些产业进行限制。笔者认为这种思维是有害的,也是很有迷惑性的,如不纠正,会严重损害市场经济的发展。几年前,张维迎教授与林毅夫教授曾就产业政策问题进行进行公开辩论,笔者觉得如今产业政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人们却变得习以为常了。因此,需要把问题重新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和讨论。在下面,笔者将挖掘产业政策思维的经济学错误。

我们说,经济活动是建立在个体的评价之上的。个体在自主评价之上的,产生交换和价格,进而根据价格进行计算并产生进一步的行动,无数个体的行动产生某个结果或某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产业。所以,个体的评价才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产生经济活动的根源。对个体行动的结果,如产业的评价,如认为某个产业好或某个产业应该发展等,不能取代无数个体自己的评价。我们不能反过来,即从对产业的了解中推导出个体的评价,从而得出怎么做(如发展某个产业)会使个体更幸福的结论。

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是个体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总量。但是,产业分析没有做到这一点,它延续了古典经济学把一类商品作为分析单位的错误。十九世纪末的边际革命确立了把个体的人的选择作为经济学的分析单位,这被米塞斯称为经济学的哥白尼革命,而产业分析仍然是整体分析,在这种分析中没有个体的人。当产业政策把发展某个产业作为目标时,人倒是成了手段,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产业政策某种程度上是政治而不是经济,如是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服务的,这样的思维不仅是以产业,而且也是以国家为单位的。

所以,把产业作为经济分析单位的思维是前边际革命的,是古典经济学财富论或生产力论的延续。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客观的,是包含在商品本身中的,如他们认为一个产品包含的劳动量多,这种产品的价值就高,而产业政策正是基于这种客观价值论,因为它隐含了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的价值就大这样的观念。但是,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价值是个体的,也是主观的,和产品的物理属性无关,同样一件商品,在不同人看来价值会大不相同。产业的发展也许只是意味着生产出了很多东西,或高级的东西,但并不等同于个体幸福(价值)的提升,这还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免费生产出来,个体也不是免费获取这些东西。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产品和服务的物理属性只是个体在做出购买决策时的参考,它并不决定当事人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不能从产品的属性中得出有关价值的结论(如某种属性对消费者有利,另一种属性对消费者不利等),那么,自然地也就不能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来制定扶持或打压的政策,认为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消费者。这相当于替消费者决策。

产业的概念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描述经济提供了方便,但它不是严格的经济学概念,而只能算理想类型,是属于历史研究范畴的。有关产业的考察是历史或统计,而不是经济学。在各种统计年鉴里,我们会看到有关产业的统计,如产值或从业人员等等,这正说明了这一点。还有,券商报告和政府报告最热衷于产业分析,其中也大量使用统计数据,但如笔者之前就指出的那样,这些报告不能被视为经济学论文,它只是投资参考用。虽然在经济学期刊中也大量充斥着这些围绕产业或产业政策来展开讨论的伪论文。

产业政策显然是用人为配置资源来代替市场配置资源。产业政策的通常做法是,政府先设定发展某个产业的目标,然后再出台各种扶持政策,让资源集中到相关的企业上。这与计划经济的思维是如出一辙的,它们都建立在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之上,即政府知道怎么配置资源是最优的。产业政策人为地把资源从其他领域拉过来,让资本(资源)根据政府意志流动,而不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流动,这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但这种损害被忽视了。

产业政策也是用目标代替法律,它的潜台词是只要符合政策目标就可以干,而不管是不是合法。因此,其他人为这个目标做出牺牲是应该的,而另外一些人获得好处也是应该的,这当然意味着财产权的侵犯和特权。我们知道合法性只能来自自然正义的规则本身,而不是来自某个人或政府的目标。

即便在政策刺激下,某个产业确实得到了发展,但也不能证明这种政策是成功的。因为对经济的整体造成了损害,而这样的损害是看不见的。经济活动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把经济划分为不同的产业,这本身就是人为的,是干预主义思维的产物。产业分类是计划经济的做法,是缺乏经济学逻辑基础的。在分工的基础上,不同的地区出现不同的产业,这是一种市场自发产生的现象,是企业家利用比较优势和发挥企业家才能的结果。产业政策则是误导企业家,让企业家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走,而不是去判断消费者的需求。

以产业为基础的分析,在经济学上是错的,在政策上是有害的。产业政策不可行,我们只需要运用逻辑去说明就够了,不需要也不能通过结果的成功与否来验证它是否可取,这种实证主义方法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产业政策和计划经济一样,是目标导向的,而不是经济规律导向的。产业政策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仅仅在于计划的范围的大小,其本质是相同的。当然,我们不止是反对产业政策,更是反对从产业出发来理解经济的思维模式。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当下和未来,年轻人要想成为家庭事业均出色的管理者,必须学习财经知识。

【思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转发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