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中新史带读08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史带读08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在报头旁署有“中国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字样,后改署“中国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1931年3月8日停刊。李求实主编。1930年10月30日,《红旗日报》增出独立的副刊《实话》,主要刊载论述党的路线和策略的文章,每五天出一期,随《红旗日报》发行。该报发刊词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

  1932年3月20日在上海成立,简称“左翼记联”,联盟向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国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远东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国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曾出版过《华报》、《集纳批判》等刊物。1935年创办中华新闻社,公开发稿。1936年5月,“左翼记联”同其他左翼文化团体一样,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宣告结束。

  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曾利用红军电台抄收“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汇编成“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西安事变后,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日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1934年10月3日出版第240期后,随红军长征暂告停刊,史称《红色中华》瑞金版。该报瑞金版发行量初期为数千份,后来超过10000份,最多时达40000份。《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一家,即同一个机构,担负出版和通讯工作两重任务。负责人先后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珉、沙科夫、瞿秋白等。

  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创刊。陆定一、魏廷群先后任主编。初为半月刊,后改旬刊、周刊、五日刊,初为32开小册子,后为8开4版。发刊词提出:“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该刊发行量起初为8000份,后增至20000份,最高达30000多份。红军长征前夕停刊。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5月后,任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陆定一接任主编。铅印4开报纸,初定为五日刊,实际有时两天出一期,有时半月出一期,还出过“号外”。一度出过32开本小册子。1933年增出《红星副刊》。发行量达17000份。红军长征后,随军出版,但改为油印,每期印七八百份发至连队。1935年8月3日停刊。

  名家修,原籍江苏江宁,后移居松江。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在上却是保守的。1927年他购进了《时事新报》部分股票,1929年又要购进《新闻报》的股票,但是遭到了当局的强烈,使他的托拉斯构想失败。后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人参加《申报》工作,共商革新大计。“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逐渐认清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史量才和《申报》做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果断举动,刊载多篇文章抨击政府,矛头直指蒋介石等。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为社会所瞩目,而在当局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申报》脱离它的控制,这是不能容忍的。在软硬兼施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下了最后的毒手。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遭特务杀害。

  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一生主办过6刊1报:《生活》周刊、上海《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学新用生活》,撰写的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所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为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两本通讯报告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被读者赞美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邹韬奋1944年病逝,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

  1934年2月,《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1935年5月,《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谈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政府提出强烈和无理要求。政府于6月22日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史称“新生事件”。

  著名记者。1933年下半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笔名“长江”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1935年7月起,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

  1938年8月,他将这次旅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的黑暗和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1936年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介绍了西安事变的和中国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统区引起很大震动。1939年加入中国党,从一个爱国的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范长江的通讯作品以纪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埃德加·帕克斯·,美国新闻记者、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在上海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任职,兼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1933年至1935年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兼任美国《纽约太阳报》和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中国的。1936年7月进入陕北根据地,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报道,会见了多位。1937年,他在陕北报道的基础上,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出版

  这部书较早地公开介绍了中国党的斗争及其的情况,出版后广泛流传,成为传诵一时的名著。1937年底,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发起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1941年1月,他从香港向美国报刊发稿,报道皖南事变,被政府取消记者特权,回国。04

  广东普宁人。曾在日本攻读新闻学。1926年发起成立北京新闻学会,主编会刊《新闻学刊》。1928年主编北平《全民日报》副刊“新闻周刊”,任上海《申报》主笔,《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主编。1930年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兼任沪江大学等校的新闻系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任重庆《时事新报》经理兼中央大学新闻系教授。1949年去,在多所大学任教。曾出版多种新闻论著。

  戈公振,原名绍发,江苏东台人。1913年入上海《时报》馆工作。1920年创办《图画时报》,为第一个报纸画刊

  。1925年至1931年间,曾经先后兼任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新闻学教授;曾参与组织上海报学社,从事新闻学研究。1927年出国考察新闻事业,参加国际新闻专家会议。1928年回国后任《申报》总经理助理,负责为革新报纸业务和改进管理制度作调查研究。1933年以“中央通讯社”特派记者身份赴莫斯科采访,写了不少通讯。1935年8月,应邀回国参与筹办《生活日报》,同年在上海病逝。他的专著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从东北到庶联》等。

  《中国报学史》于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首先阐述了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本书编辑方法;之后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4

  笔名宏徒、鲁愚,贵州贵阳人。留日回国后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6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科教授,1929年至1938年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曾主编《立报》副刊“言林”、《国民周刊》、《趣味》周刊、《儿童文学》等,著有《谢六逸文集》等。

  上海市人。1923年任上海《时报》记者,1926年任上海《新闻报》记者、采访部主任。1928年创办上海民治新闻学院,任院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新闻报道,1934年至1935年出访多国,考察新闻教育。1949年后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同盟央委员等职。著有《西行记》、《到青海去》、《东北行天录》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新闻发展历史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