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工业信息产业部(工业信息产业部研究院)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工业信息产业部(工业信息产业部研究院)

 

本文综合整理自2021年第四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所作《2021中国MEMS产业研究报告》演讲内容。

赛迪顾问作为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产业研究机构,对中国相关产业决策支撑起到关键作用,本报告及演讲内容对了解当前中国MEMS产业情况极具参考价值。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头条号,查看往期内容。】

专家档案

李珂 ,国家注册咨询师,现任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副总裁具有10年以上分析师工作经验,长期研究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变化,重点专注于半导体与基础电子、高端装备、以及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行业主管部门政策与产业规划及研讨。

以下内容为第四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的报告节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很高兴今天又站在这个讲台,第三届MEMS传感器大会也是在这个酒店,在这个会议上,当时我也做了报告,由于疫情,大会推迟了一年,今年召开。

如果说疫情对于国内外经济、人的交往是一个冬天,而对于MEMS产业来说,过去一年恰恰是春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家应该参加过很多次学习,每一次学习都会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的观点是我们面临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认为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延伸的是感知能力,恰恰是MEMS为核心的智能传感器,是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的核心,就像集成电路是上一轮变革的核心一样,这是我们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认为它正好处于爆发阶段的判断。

基于MEMS产业的重要地位,最近几年,从2017年开始,国家层面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和规划出来,促进我们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划、政策,既包括广州、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包括郑州、重庆这样的中西部城市,甚至包括宝鸡、嘉善这样三四线城市地区,所以我们认为发展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在中国,无论是中央,乃至地方各个层级,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初步的共识。

为什么我说我们这个产业现在是处于春天阶段:

1、从市场和产业结构上我们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你准备好以后,你会更自信;当你有计划时,你会感觉更坦然。如果你不去准备成功,那么你就在准备失败。

2、工艺和技术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刚才杨院士说了,他在四十年前读书,看过MEMS传感器技术,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正趋于成熟,处于大规模商用量产阶段。

3、从金融、资本角度,MEMS产业是血液。

MEMS产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规模应用,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国际上领先企业,有ST、博通、博世,有一个特点,日韩和台湾企业比较少,主要是欧美企业,纵观经济变迁,包括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都有这个特点,现在MEMS产业领导厂商,仍然是美国和欧洲企业。

可以说MEMS发展虽然经过了三四十年,但仍然处于起跑线阶段,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还没有成长起来,恰恰这是大陆企业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机会。

我们看2019年全球MEMS主要企业销售额和排名,排两名的是博通、博世,他们的规模是15亿美元,不到100亿人民币,芯片行业最近谈的高通、台积电,动辄上千亿人民币体量。

在全球MEMS厂商格局中,我们作为后来者,其实差距并不大,歌尔声学现在是全球第九大厂商。在2019年全球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再次引证国内企业作为后发优势,赶超正多其时。

※动感传感注:该演讲于2021年4月,报告最终成稿于2021年12月,报告中已更新2020年最新数据,2020年博世17.16亿美元营收超博通成全球最大MEMS企业。这里未对演讲原文做修改,最新数据请查看报告内容。

伴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MEMS产业链逐步完善,我们关注的是价值链,我听在座的老总说,有很多投资机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目前来看,国内MEMS产业链价值链情况,越往下游和市场越贴近,价值越高,因为它的价值已经包括上游的原材料、物料,在应用环节,集成应用是1900亿规模;设计企业,目前价值大概是1300亿;到了制造、封装、设备材料,300亿左右,IDM国内在100亿体量规模左右,这是存量。

看投资收益、发展前景,实事求是的讲,现在MEMS行业净利润率并不高,10%左右,IDM净利润率最高,超过20%,代工行业利润率比较高,达到12%。在研发投入上,研发能力远远不足,基本上在10%,IDM比较高,超过了10%。

我们判断产业和市场是春天的第一个依据近几年国内MEMS市场增长几乎每年保持在20%,即便是去年,去年是疫情爆发的一年,中国GDP增长2.3%,而MEMS市场增速是23%,是GDP增速的10倍,我们的市场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们预计2022年市场将会突破1000亿,并且未来每年还会保持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在现在所谓遍地都是红海的市场氛围中,这样的蓝海市场难能可贵。

钱可以一个月一个月的挣,东西可以一样一样的攒,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吗?

第二个依据,过去MEMS主要用在家电和消费领域,最高的时候占了将近60%,现在一方面规模在扩大,同时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工业、医疗,新兴应用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这对MEMS行业是极大的利好。

第三依据,产业结构,这里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整个产业正在趋于高端化,看一下右边产能结构图,国内6英寸、8英寸兼容产能平齐,都占45%左右,6英寸以下产能占11%左右,以前谈6到8英寸,还说风险太大,我们会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短短四年过去,产能已经非常明显。

再看左边的图,刚才谈到了区域的问题,我记得省长谈到以合肥为中心500公里,40%的人口,50%的消费,其实在MEMS行业同样如此,在整个长三角地区,MEMS生产线产能集中度达到2/3,在长三角,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成为目前MEMS行业发展集中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这也是蚌埠选择这个领域加以聚焦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做了统计,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一年,MEMS领域投资兼并案例有116个,投了347亿,大家可能没有概念,347亿是多还是少?

做一个纵向的比较,去年市场是736亿,投资强度和市场相比达到将近50%,这恰恰是我们回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韩国、中国台湾,集成电路产业之所以能够腾飞,很重要的因素是投资强度大,投资强度至少超过40%。

我们在MEMS产业的投资强度已经达到了实现跨越式发展阶段。当时集成电路行业投资大概七八十亿,我们现在的投资强度是二十年前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投资的三到四倍。

从阶段分析可以看到,这116个项目,50%以上在A轮和A轮之前,这说明我的投资才刚刚起步,大量往前端去投,说明资金有一半投入到了新的项目中,而不是过去项目的持续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省份,包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这五个省市和地区占投资份额的85%。

最后就未来趋势提几条看法:

1、未来十年是中国MEMS产业的黄金十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产业和市场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长期化。

2、代工制造是中国MEMS产业重要特点,MEMS工艺也将逐步标准化、兼容化,且MEMS与IC比体量小得多,MEMS企业更适合代工模式。

3、先进封装是MEMS产业重要环节,MEMS封装是决定MEMS器件性能的重要环节,需要同时实现芯片保护、外界信号交互等多种功能,封装工艺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MEMS产业的性能和成本。

4、新材料和传感集成是MEMS产业新的机会,基于材料的MEMS器件,大幅提高硅基MEMS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是未来MEMS产业的巨大市场机会。

如PZT、氮化铝、氧化矾等新材料在MEMS器件上的突破,未来有望快速应用,取代部分的传统硅基产品。

同时,将多种单一功能传感器组合成多功能合一的传感器模组,再通过集成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芯片的传感器集成技术,也是MEMS产业新的市场机会。

最后提四点建议:

1、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落实国家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展龙头企业和相关上下游企业,促进企业分工和互补,推动产业链建设。

2、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联合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开展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构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走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3、完善并优化产业生态,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一方面,积极提升本土MEMS传感器产业配套能力,推动新型敏感材料、设计分析软件、核心装备、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一方面,统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增强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4、加强高效人才培养建设,鼓励企业与高合作培养,搭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支持建立MEMS产学研用育人平台,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促进国家,包括安徽省、蚌埠市MEMS产业的共同发展。

来源:是说芯语、赛迪顾问、传感器专家网

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观点或立场。更多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如有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sensorexpert@sensorexpert.com.cn。

创企业经济效益创一流服务;灵活经营,开拓点心发展新思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