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德意志-观察者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德意志-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编辑/徐乾昂】自6月起,围绕一台设备,俄美德加乌闹得不可开交。事情起因在于“北溪-1[全文]

  由于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骤然减少,德国普通消费者的取暖费和电费很快就会高涨。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苦苦思索,自己将如何应对这一切。仅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五分之一遭受“能源贫困”,并受到天然气进口量大幅下降的威胁。[全文]

  美国对德国的媒体、学术界和民间感情的走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发现德国绿党潜在的价值后,美国精英通过其在德国各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创造有利于绿党获取地位的条件。[全文]

  此类神话只有在西方主导的超主权世界体系下才成立,因为只有在这一体系之下,整个世界都是西方的私产,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成了西方的内部治理问题,自然可以做到“无关”和“无国界”,而那些在西方管理下的所谓私有财产,才是不可侵犯的。[全文]

  许多西方人说普京不应因那些设置在自己家门口的带有和平防御色彩的军事基地而感到威胁。在这一点上,我们德国人是有发言权的:那场德国入侵苏联的战争夺走了2700万俄罗斯人的生命……[全文]

  普京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不过,乌克兰危机,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在“讲道理”时的矛盾逻辑:西方分析家在解读俄罗斯的动机时,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就是普京想恢复当年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北约和欧盟东扩难道就不是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全文]

  乌克兰曾多次请求德国提供包括军舰和防空系统在内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以抵御俄罗斯可能发动的袭击,但德国政府始终拒绝。面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和叫苦连天的乌克兰,德国政府出奇地谨慎。[全文]

  我们在向其他国家因施压之前,首先应该扫清欧洲门前的雪。美国宪法之父们反对输出,认为美国更应作为一座“山上之城”屹立在那儿,成为别人的某种楷模。少一些布道,更多通过榜样的言行来成为世人瞩目的灯塔。这才是维护和平之外另一个外交的基础。[全文]

  那些所谓的“聚焦中国论”和“对华强硬论”,更多是一叶障目或者陷入了意识形态化的执念。……欧洲、德国的对华认知,不断重复经历“不理解、理解一点、换了人还是不理解、又理解一点”的周期性过程。[全文]

  德国外交将向“价值观”转变似乎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而且必将体现在新政府的对华外交上。但外交不仅是外交部长的职能范围,更是总理的要务之一。有鉴于此,德国未来四年的对华政策更多是“对抗”还是“务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籍总理肖尔茨的立场和态度。[全文]

  在涉华问题上,德国是维持战略定力还是加入美国围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朔尔茨对新政府的控制力和执政联盟的内部博弈。与在对美方向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提议相比,新政府组阁协议中的涉华部分几乎被负面议题主导,且处处与意识形态挂钩。[全文]

  默克尔从不相信历史的终结。一个知情人说道:“我们东德人看到了一个体系的崩溃。”她从柏林墙倒塌中得出的教训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任何一种制度都可能会失败。[全文]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危机中,中国在整个欧洲的保守派圈子里被塑造成一个新的恶魔。尽管在现实中,我们正在与移民、通货膨胀和少数派意识形态激化作斗争,但某些圈子里的人却假装我们仍生活在20世纪,资本主义和主义仍在相互对抗。[全文]

  联盟党在如此关键的阶段出现这样的“纰漏”的确不可思议,最起码说明基民盟主席和“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已失去了对本党的控制。[全文]

  基民盟之所以还没有发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拉舍特这个“总理候选人”位置,是基民盟为了一己之利,用非的手段获得的,所以,这次败选很难把责任全部推给拉舍特一人;拉舍特和林德纳私交甚佳,“牙买加”组合目前还不是一枚死棋。[全文]

  有法国媒体悲观预测,可能明年上半年欧洲会进入瘫痪状态。其实哪怕在默克尔时代,想要了解欧洲问题,光打默克尔的电话也不够,还要看以法国为首的南欧国家的态度,还有欧委会、欧洲议会的立场,这些因素在欧盟的决策环节中都会各自发挥作用。[全文]

  德国人可能会呼吁变革,但他们并不真想变革——他们周围的事情应该改变,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事情不能变。这种变化对今天的德国人来说有着相当消极的意义。在中国,改变通常意味着进步;而在德国,它的意思是“他们想拿走我的钱、自由和权利……”。[全文]

  各党亮相的机会很多,但记者的提问却总是围绕相同的几个问题。特别是环保话题过多过密,而同样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教育、数字化等却涉及不足,外交话题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德国和政界在国家治理问题上过于短视。[全文]

  早期德国绿党将自己称为“反政党的党”,如今已成为建制派,毫无保留地接受议会制,不再谋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一改其和平主义传统,支持海外派兵,加强欧洲共同防御等。虽然成功弥合了党内原教旨派与现实派之争,但对军事的妥协为日后埋下隐患。[全文]

  本周日投票结束之后,周一便可知晓,谁最有可能成为默克尔的人;而新政府的颜色和主张,则还需一些时日,待组阁完成之后才能见分晓。不过就对华关系而言,黑红两党态度都很务实。[全文]

  “德国制造”是这个欧洲强国的标牌,不少中国人对德国印象最深的是其“牛气十足的工业制造业”。100多年来,无论是一战和二战前,战后重建,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即便美英趋之若鹜追求“金融神话”时,德国始终坚守立国之本,也因此成为在这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西方国家。可惜这辆德意志战车也会故障,邻国糟糕的表现拖累德国经济。糟糕的产出数据正在削弱其经济陶醉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观察者网首页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