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最重要的现象和发展趋势实现方式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最重要的现象和发展趋势实现方式是什么?

  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的最重要的现象和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媒体融合始于技术创新,诉诸于制度创新,深化于产业创新,表现为产品创新,这构成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和发展条件,傅玉辉等认为市场才是原动力,消费者的需求促成了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

  当然,更多的学者认为,融合发展的趋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因素能够促成的,融合的过程是几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微观策略的研究,国内不少学者站在某个媒介领域的角度来研究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金更达、樊晓燕等分析当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后认为,传统出版商可以釆取竞合发展的模式,降低成本、资源共享、共建市场来组建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实现资源的真正整合,挽回目前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劣势情况。

  宋建武等也就当前报业面临的严峻经营形势提出了融合与竞争一中国报业必将向新媒体转型的论断。魏丽宏也对我国手机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结构、商业模式、管理机制等特点进行了分析。

  尚光亮从电视传媒技术发展、电视传媒产品转型、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三方面考察了“三网融合”对电视传媒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电视传媒产业改革创新的五大策略:细分专业频道做好市场定位;推进广电网络区域化整合;推进电视频道区域合作;拓展传播终端,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盈利模式,增加收益。

  针对宏观战略的思考,国内研究者从整合传媒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不在少数。樊士德、许成安就认为,我国传媒产业在产业链运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还不够,并且在构建产业价值链上存在诸多误区,如缺乏产业分工,外包业务,传媒集团没有与其他经济实体的价值链相链接;

  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忽视核心业务,众多经营目标联系松散,导致有范围无经济等。因此,作者提出“价值链纵横延伸”、“内在价值链挖掘”的框架路径,按市场规律构建起系统的传媒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传媒产业的高效发展。

  徐慧敏则提出了在传媒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簇群现象”,即通过在上下游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培育和发展传媒产业的相关产业,将媒体单一的产品竞争扩展到多条战线的产业簇群竞争,从而强大传媒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但我国的簇群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市场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有很大的差距。她通过SWOT分析法剖析了我国传媒产业簇群模式发展的优缺点、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区域化、网络化和整体走向文化产业是实现传媒产业簇群发展的战略方向。

  魏静介绍了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打造产业链的三种模式:横向延伸发展模式、纵向延伸发展模式、混合延伸发展模式,同时对我国传媒产业链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在:媒介产业价值实现模式单一;

  媒介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媒介产业价值链未充分形成;上“规模”而不“经济”、增“范围”而不“经济”的构建误区。

  吕志元从阐述媒体融合形态动因(规模化和差异化)出发,提出媒体融合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在三种情况下的构建策略,即在内容融合形态下集成规模化内容版权、并购或介入更多的终端环节,并创新“内容集成平台系统”,整合各种媒介资源;

  在网络融合形态下网络运营商从上游向下游渗透进行纵向融合,在产业价值链上生产者通过横向融合扩大规模;在终端融合形态下,无论设备商、服务商、技术商、内容提供商商还是网络运营商都要通过相互间的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追求时间、空间和成本的最大化,并整合技术优势,在市场上抢夺技术标准,实现网络的外部效应。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传统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同样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朱锦程提出,传统传媒产业应有效整合产业资源,通过重组上市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同时引入新技术和新资源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并依托产业政策,延伸产业价值链,丰富产品种类、盈利方式,实现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格局。

  李福荣、王恒认为,传媒产业资本运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融资手段,可以利用少量的国有资产来控制、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来扩大传媒产业的经济实力,实现传媒集团的规模发展。

  但我国传媒产业想要进行资本运作也是十分困难,一是体制的限制,维护其事业属性和工具属性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基本前提;二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使规模化难以实现;三是产权不清,这在传媒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扩张中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四是我国传媒产业实力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2)基于产业角度的媒体融合研究。在作者能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从产业视角进行媒体融合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刘毅的《媒介融合的传媒经济学理论阐释》从传媒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随着媒介的市场属性逐渐增强,媒体融合首先应该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其动因更多的是基于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判断。

  而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战略主要在于突破产业政策的限制、技术上不断创新发展、改革媒介管理模式。陶喜红认为我国传媒产业经营绩效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原因在于市场集中度低、资源配置分散、市场进入壁垒高,整个媒体处于分散竞争的状态,而有效的市场竞争至少包括建构网络寡占结构体系、优化竞争强度、集约化经营三个维度。

  因此,必须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实施兼并重组、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等措施重新激发市场活力,重新建构传媒产业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

  徐志晖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审视了媒介融合行为的发生需要的条件,包括技术进步、规制放松、市场开放等因素,不同层面上分析了媒体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效应,并认为媒介融合需要有一个技术边界消失、业务边界交叉、市场边界模糊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传媒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据其理论,产业资源位是能够被一个产业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他认为传媒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不同分立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问题,也就是单个产业将非存在的资源位或潜在的资源位转化为实际的资源位的过程,同时从三个阶段(技术、业务、市场)展示了产业之间融合的动态过程。

  金雪涛等认为传媒产业的企业公司,其潜在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传媒产业,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电信、IT、互联网公司等,甚至包括消费者也会变成信息内容产品的生产者。

  为此,他提出为了应对媒体市场竞争环境出现的变化,传媒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战略决策行为,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新特征,并提出信息竞争、标准竞争、边缘竞争、合作竞争、自我竞争五项战略行为。

  “三网融合”也是大媒体产业融合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副所长李岚认为,“三网融合”对广电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在于:电信业向广电媒体渗透加速;互联网电视的普及加大监管压力,民营新媒体企业抢占渠道及业务。机遇在于:现行政策为网络整合争取了时间;

  广电有向新媒体推进的新的空间。唐齐昉以国外运营商为例,分析了IPTV发展中的IP模式、电信模式等四种商业模式。徐国飞等则以“三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为切入点,梳理分析了国内外三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阐明了“三网融合”构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3)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等动态分析传媒产业融合带来的影响。部分学者尝试用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数字化条件下的传媒产业融合。乔珍、李华敏等运用SCP分析范式并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证明我国传媒绩效与市场集中度指标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媒体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着力实施各种扩展战略,这是媒体市场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和产品的经济特性所决定的。作者分析得出,我国的传媒产业市场集中度极低,市场结构过于分散,而我国传媒市场绩效提高的关键是传媒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同样使用SCP范式的还有肖叶飞,他对我国的报业、广播、岀版市场的集中度进行统计并与美国市场结构的数据比较,说明我国缺乏真正的资本雄厚的跨媒介集团,并进一步说明了传媒产业融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建立高级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传媒产业。

  闵素芹、李群则利用DEA模型对我国11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和规模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歌华有线、中视传媒、新华传媒、广电网络、博瑞传播、赛迪传媒有比较好的经营绩效,资产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公司的投入和产出相对平衡,投入产出效率高,东方明珠、华闻传媒、中信国安三家公司则在上述指标表现不佳。

  李放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区域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中国传媒业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

  龚彦方则运用竞争性行为与绩效分析的NEIO的研究视角,来测算从1992年以来进行集团化改制的中国传媒企业的市场势力和规模经济,结论是中国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虽有明显的市场势力,但却是行政垄断或政策垄断的结果,并且考虑企业产生差异率时则明显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仍然是政策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媒体融合现状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