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媒体

财华盘点|2021年港股生物科技IPO生态圈更加多样,2022年翘首以盼!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1年,是港交所上市新规改革三周年,亦是生物科技与新经济公司密集赴港IPO的资本元年。

港交所2018年推出上市新规,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及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上市。这次改革是香港20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不仅是促进了香港市场蜕变为更加多元化资本生态圈,亦让香港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回顾历史,总结当下。

2021年,港股市场风起云涌,市场投资情绪“前高后低”,IPO市场深陷“冰火两重天”投资环境。

在此背景之下,生物科技与新经济公司赴港IPO或二次上市的热度依旧不减。其中,生物科技公司依旧是港股IPO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第18A章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B”)赴港IPO的热度依旧如火如荼。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有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经《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且另有14家来自医疗保健(包括医疗保健技术、设备及服务)行业及生物科技及服务行业的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首次募集资金额累计约为782.6亿港元,约占2021年全年港股IPO市场首发募资总额的23.9%。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港股生物科技IPO生态圈中,主力军依旧是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2021年共有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较2020年14家,增幅为42.8%。

首发募集资金额方面,2021年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累计首发募集资金额为377.4亿港元,较2020年的403亿港元,减少了6.35%。这或许是受2021年下半年生物科技公司破发潮影响,以及港股市场年内投资情绪低迷扰动有关。

在下半年港股IPO市场投资情绪低迷之际,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数量屡创新新高。某种层面上讲,是港股生物科技生态圈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一种体现。

具体而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正不断加速了医疗保健子行业的发展,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院/诊所)和外包服务等。另外,疫情之下,也加速RNA技术、基因、细胞疗法及远程医疗等细分领域创新发展步伐,资本关注度持续上升,相关企业IPO前融资规模明显加快。

此外,港股生物科技生态圈在投资产品也随着资本关注度的提升而有所增加。尤其是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的出现,为新型交易所指数基金提供了重要投资参考。

例如,2021年3月,华夏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ETF成为首只追踪 HSHKBIO的交易所指数基金。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出海上市面临不确定性市场因素不断加大,而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恒生综合指数及港股通的成分股权重逐渐增加,正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念头。

基于上述因素影响,2021年港股生物科技生态圈吸引了一众未盈利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青睐,例如,微创机器人-B、百心安-B、微泰医疗-B、先瑞达医疗-B、心玮医疗-B、归创通桥-B、心通医疗-B等在内近十家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均在2021年成功登陆港交所,而2020年仅有沛嘉医疗-B一家未盈利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在港上市。

不仅如此,2021年港股IPO上市中,来自基因、细胞疗法及RNA技术等新兴医疗子行业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明显多于2020年。例如,2021年12月30日上市的“港股RNA疗法第一股”圣诺医药-B,便是来自RNA技术领域。

随着港股生物科技IPO生态圈资本关注不断提升,生物科技公司也成为投资者追捧的投资标的。

2021年,港股IPO市场前十大“肉签”股(认购倍数计)中,来自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股有6家,占比高达六成。其中,有3家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分别是诺辉健康-B、归创通桥-B和心通医疗-B,认购倍数分别为4133.19倍、1190.37倍和769.59倍。

除此之外,2021年港股IPO十大“最赚钱”新股(以首日每手收益计)中,来自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股有7家,占比高达七成。7家企业分别是时代天使、诺辉健康-B、和黄药业、归创通桥-B、康诺亚-B、心通医疗-B及医渡科技。

毫无疑问,过往三年时间里,香港资本市场将迎来生物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见证了香港市场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亦见证了香港生物科技IPO生态圈从单一的生物制药公司,到现如今药品、医疗器械(包括介入、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等细分赛道)、疫苗、基因等医药子行业构筑的多样化的新业态。

展望2022年,由药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诊断等各个细分赛道构建的生物科技生态圈,将依旧成为港股IPO市场的主力军。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有61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申请状态包括“没有进展”及“处理中”)提交了IPO申请。其中,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已超20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61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有来自创新药和细胞疗法领域的,亦有来自医疗器械和在线医疗健康领域。此外,还有在港谋求二次上市的企业。例如,已在A股上市的爱美客和英科医疗。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在此背景之下,科技与创新被市场视为医药行业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及满足医疗需求长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中,创新药械与创新服务产业链或将成为主流。另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快创新药放量节奏,国内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

据数据显示,目前已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复宏汉霖等在内生物科技公司去除掉“B”的标记。

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持续催化下,在新的一年里,或许会更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以谋求长远的发展的同时,分羹市场增量红利。

花荣

:Sukie

色91,is200雷克萨斯,再见了我的战友,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3720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如何减肥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想双飞xx,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