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保险股负债端日趋改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7月单月保费增速放缓但负债端改善趋势仍在持续表明,随着宽信用的不断推进,当前保险行业股价反映的无风险利率预期较为悲观,随着监管层稳定市场策略的逐步推出,高分红、低估值的保险股配置价值将会越发凸显。

根据上市险企近期发布的2020年7月保费收入数据,7月单月保费增速放缓,负债端改善趋势仍在持续。

从7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来看,新华保险以22.6%的同比增速高居榜首,接下来分别为中国太平(15.5%)、中国平安(5.1%)、中国人寿(0.7%)、中国太保(-10.7%),7月单月保费环比增速由高到低分别为中国平安(-9.7%)、新华保险(-41.7%)、中国太平(-52.0%)、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以-53.4%的环比增速双双垫底。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及中国太平7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71亿元、343亿元、102亿元、104亿元和71亿元。随着国内疫情有所控制,居民企业进入有序的复工复产阶段,当前各家保险公司面临保险行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调整人力结构,继续深化改革。随着疫情负面影响的基本消除,为抢占储蓄客户资源,上市险企或将提前备战2021年的“开门红”,这有望开启保险行业下一轮增长周期。

负债端增速出现分化

如果把7月单月的数据和上半年的数据结合起来看,会发现2020年以来寿险累计保费增速分化趋势仍在延续,总体来看新华保险长期优势较为明显。

2020年1-7月,上市险企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由高到低分别为新华保险(30.1%)、中国人寿(12.3%)、中国太平(1.6%)、中国太保(-0.9%)、中国平安(-3.7%)。得益于一季度保费的积累较为充分,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上半年保费增速领跑同业。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2020年“开门红”布局较早,在疫情期间快速调整销售策略以降低疫情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了较高的保费增速。中国太保及中国平安侧重保障型产品,一定程度上仍然还未走出疫情的负面影响。中国太保以增员和蓄客为主,偏向获客型产品。中国平安主动清虚对业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近两个月的负债端边际仍在改善,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大多数险企把精力投注于增员,预计后续代理人整体规模和质量都将有所提升,此举将共同推动保费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经济的逐步恢复,且代理人线下复工有序推进,预计后续负债端将继续改善,且改善幅度增大的概率较大。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险企NBV增速普遍承压,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保险行业基本面在下半年将会持续改善,且负债与资产端均会改善,保险行业将进入修复期。根据中银证券的分析,由于中国平安寿险正在坚定推进提高代理人质量的改革,导致7月单月寿险保费降幅小幅扩大,预计2021年新单恢复健康增长。中国太保寿险累计保费增速乏力,预计新单及NBV增速承压。新华保险延续高增长态势,个险及银保渠道同时发力缩窄NBV降幅。中国人寿由于战略调整保费增速放缓,预计上半年实现NBV逆势正向增长问题不大。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7月个险新单为85亿元,略低于6月的91亿元,同比增速为-12.7%,但比6月-15.5%的降幅有所缩小。7月单月新单保费环比增速为-6.6%,1-7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4.8%,比6月的降幅小幅缩小。中国平安7月新单保费延续了上半年的疲弱态势,连续7个月的单月新单呈现负增长,源于上半年疫情的负面影响和公司处于改革期 的阵痛。中国平安7月中下旬开始推出平安福星产品,单月整体基数较高,故月末增速有所放缓。

更重要的是,中国平安上半年自身处于寿险改革时期,新单增速受到抑制,但逐月出现边际改善的迹象。公司对疫情期间新增代理人考核标准较高,加大清虚力度导致代理人整体规模增长趋缓,影响公司展业规模和效率。预计8月起中国平安有望进入增员节奏,后续代理人增速及质态双项提升,新单边际改善可期。

中国太保寿险累计保费增速乏力,预计新单及NBV增速承压。实际上,从2020年1月起,中国太保累计保费的同比增速就略显乏力,同比增速小幅波动,1-7月累计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0.6%、-0.1%、-1.1%、0、0、-0.1%、-0.9%,预计中报新单与NBV增速承压,寿险转型尚需持续发力。中国太保以增员和蓄客为主,偏向获客型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太保一改往日保守作风,下半年频出产品及升级上新。产品改进促销力度适当,预计将为下半年剩余时间公司保费表现带来转机。

新华保险则延续高增长态势,个险银保同时发力缩窄NBV降幅。公司实行规模与价值平衡的新战略,率先推进“开门红”,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小,保费增速持续领先。7月单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速为22.6%,增幅远超2019年同期的5.2%,与6月的25.9%基本持平,维持了高增长态势,似乎看不见受疫情影响的趋势。1-7月累计保费同比增速为30.1%,比中国人寿12.3%的同比增速高出17.8个百分点。

自2020年以来,新华保险在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均有较好表现,积极增员的效果初现,单月保费持续高增长。个险方面主打健康险产品,7月起停售价值率较低的健康无忧宜家版,同步开始推动健康无忧C5、健康无忧C和多倍保A1等3款终身重疾险,新业务价值率较高。银保渠道主推高件均年金险和终身寿产品“惠添益”及“惠添利”。7月中下旬又推出附加特疾“惠加保”,预计对当月新单的价值贡献显著。

根据中银证券的预计,新华保险下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增员和新人留存,促进队伍置换,人力规模的增长也将继续利好保费高增速的态势。此外,新华保险将基于低基数背景持续追求高增长的诉求,新华保险将提前备战2021年“开门红”。

尽管战略调整保费增速放缓,但中国人寿上半年仍实现NBV正向增长。中国人寿1-7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12.3%,高基数下仍取得较高增长实属不易。7月单月实现保费271亿元,同比增速为0.7%,维持自1月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系中国人寿主动调整战略,加大清虚力度,通过严格考核要求,开启了队伍“由量到质”的转型。公司继续调整结构,主打储蓄型长险福禄相伴,推动“国寿福+福禄相伴”、“传家+账户”等产品组合,以“保费+保额双返还”作为吸引重疾险老客户加保的亮点。在康宁系列和产品升级的助力下,中国人寿代理人产能保持高增长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存量客户。

摆脱疫情负面影响

在经济阶段性企稳、市场预期强劲的前提下,保险板块有望复制2017年的走势。保险负债端业绩自二季度以来逐步复苏,1-6月行业累计保费收入增速为6.46%,比一季度上升4.17个百分点,新华保险、中国人寿1-7月累计保费增速达30.07%和12.36%,市场维持对保险行业基本面修复的乐观预期,基于此,保险板块短期的回调不改整体向上趋势。

另一方面,长期国债利率的回调(8月基本稳定在2.9%-3%左右)有利于内含价值受利率影响弹性较大的寿险保险公司,从而缓解了险资配置在固收资产上的压力。权益市场结构牛方向不变,有助提升保险资产端投资的收益水平。叠加保险股整体估值不高,符合市场风格平移逻辑,引发海外资金对保险类蓝筹股的重视。而且,大金融领域改革利好政策频出,后续随着保险公司可投资权益资产比例上限的逐步开放,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保险板块有望复制2017 年“戴维斯双击”的行情。

综上所述,中长期得益于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带来的贝塔行情以及利率企稳回升支撑股价修复,有助实现保险业绩与估值修复的共振。8月中下旬正值中报季,需密切关注上市险企中报业绩及即将开始布局的2021年“开门红”的情况,若业绩较预期改善显著,则包香菇存在继续上涨的空间。

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保险行业负债端仍保持增长的势头,二季度以来已逐步摆脱疫情的负面影响,并按照自身的节奏加快发展步伐,复苏趋势显著,预计下半年业务发展将持续改善。2020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长6.46%,比一季度上升4.17个百分点,寿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万亿元,同比增长6.04%,比一季度上升4.26个百分点,产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217亿元,同比增长6.80%,比一季度上升2.63个百分点。在健康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4760亿元,同比增长19.72%。责任险、农险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在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延续2020年以来的领跑态势,1-7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30.07%,自二季度以来单月保费增速均超过20%,公司在保持规模基础上聚焦价值,7月主推附加特疾产品“惠加保”,叠加代理人增员活动的改善和积极宽松的费用政策,预计中报NBV比2019年年末改善10个百分点以上;中国人寿1-7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2.36%,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取得较高的增长,不过,近两个月单月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增速转正,平安寿险新单增长承压,1-7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为-5.07%,平安产险1-7月累计保费收入增速为11.4%,7月当月保费收入增速为17.33%,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业绩表现优于同业;太保寿险短期主打低件均短险储客(百万医疗险、安行宝意外两全险等),影响业务节奏,1-7月累计同比增速略降,太保产险1-7月累计保费收入增速为13.34%,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人保寿险7月当月保费增速由6月的10.89%下降至-3.20%。中国人保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6.96亿元,同比下降 18.36%,实现投资收益280.64亿元,同比增长16.11%。人保财险1-7月累计保费收入增速为4.31%,主要是清理劣质信用保险业务的负面影响所致。

据了解,监管部门在论证1年之后,于近日起草了《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拟在保险行业内征求意见。所谓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不参加营销团队、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个人保险代理人。目前,这种创新模式已在华泰财险(2010年)、阳光财险和人保财险(2016年)建立试点,根据长城证券的预计,随着《通知》的正式出台,这一模式将会在保险行业内广泛进行推广,有望进一步丰富代理人队伍,提高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随着宽信用的不断推进,从目前测算的数据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98%的水平以及中国长期稳健的经济基本面相比,当前保险行业股价反映的无风险利率预期较为悲观,随着监管层稳定市场策略的逐步推出,高分红、低估值的保险股配置价值将会越发凸显。

资产端政策更加宽松

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二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总结了2020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整体情况。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抓住窗口期加快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的进度。在年初利率处于相对高点,加大超长期国债和地方债的配置力度。在5月市场利率反弹中,增配长久期地方政府债;二是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强化行业和个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大权益浮盈实现力度;三是强化风险管控,加大信用风险筛选力度,重点加强对位于疫情较为严重地区、近期涉及还本付息项目的持续跟踪。

目前来看,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情况较为稳健。截至2020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13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为2.82万亿元,占比13.99%,同比提升0.37%;债券为6.97万亿元,占比34.63%,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2.68万亿元,占比13.3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2020年上半年,央行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灵活把握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策略应对疫情下高度不确定的形势;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加快恢复,险资投资环境也逐渐改善。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局势平稳,经济运行基本恢复,在外需“拖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宏观政策要确保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下半年将引导M2和社融增速回归常态,由“强化逆周期调节”转变为“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短期与中长期的平衡问题。由此可见,跨周期调节效果显现,险企资产端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近期政策来看,险资权益类投资迎来更多利好信号。首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将批设更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支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研究出台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政策,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对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其次,7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若这项政策落地实施,则保险机构股权投资范围将大幅扩大,并拓宽保险资金投资的自主决策空间,把握机遇的保险公司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监管政策鼓励险资以股权形式参与实体企业融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降低实体经济杠杆。

再次,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5%。《通知》通过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资权。对保险公司来说,此举将有助于其化解低利率环境之下的利差损问题,通过加大对优质资产的投资,如高分红标的与举牌行为,减少周期性的波动。根据长城证券的测算,主要上市险企将有逾万亿元权益配置空间可逐步释放,监管政策的松绑将长期利好险企资产端收益的改善。

最后,8月中旬,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即由32%提高到36%,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要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此外,还要加快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华安优选基金净值查询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