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经济观察报:管理通胀预期不能迷信价格管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经济观察报:管理通胀预期不能迷信价格管制

  前景很可能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涉及的线日召开的中央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不过刺激政策的退出更多是时机选择问题,在央行确认“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做好预测和应对预案尤为重要。

  今年新增近10万亿元,几乎是年初计划的一倍,如果承认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货币发多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是没有异议的。很多学界人士认为,中国存在的庞大的产能过剩可能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这可能在部分产业和领域确实形成价格洼地,但就消费价格总水平而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仍然是货币发行。

  1994年之前的几年,中国也面对供过于求的情形,在经历三年治理整顿之后,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一度跌到1%一下,不过从经济过热到恶性通胀,也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尽管价格闯关可能加剧了物价涨势,不过通胀的根由仍在于之前几年持续宽松的货币投放。通胀预期一旦形成,自我实现之势不可低估。

  当前,实体经济中人们对通胀的感受与消费价格指数体现出来的情况并不一致,这不表示中国不存在通胀问题。一方面资产价格膨胀已经很明显,而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使是央行,也表示将对资产价格保持关注。另一方面,基于通胀预期的货物囤积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央行明确要“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这可以看做一个政策预警信号。

  价格管制在历次治理通胀中都被看成有效的武器。无论是1988、1994年还是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都是如此。不过我们相信,采取各种价格管制措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在竞争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进行管制,更有可能导致供求失衡,人为造成短缺并进一步推高价格,导致更高的通胀预期和现实。很多人迷信价格管制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知道一旦价格的堤坝溃塌,就有可能一泻千里。

  尤可关注的是,价格管制强化了国有垄断格局。因为很容易形成这样的逻辑,即当需要对价格进行管制的时候,国有企业更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这也成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佐证。过去两年中,一些领域的“去民营化”,大概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理论依据。

  如此,一旦通胀袭来,企业的两极分化就更为明显。因为国有经济占据了上游垄断性产业,民营经济则更多在下游竞争性领域打拼,上游企业利润剧增,而下游企业却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开放性市场的双重挤压,通胀由此就形成对一些下游企业的二次清洗。而现实中,政府对消费品价格的强行管制,客观上也演化为这种非市场洗牌的催化剂。

  很多学者担心中国未来一两年重现1994年的两位数通胀,这种看法虽未得到普遍的认同,不过仍应对通胀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于因货币泛滥而导致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对症之药。这需要央行采取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些微苗头,并适时采取对策。反周期操作总是可能招致各种反对的声音,中国也一直存在货币政策滞后或失效的言辞,不过越是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经济观察报电子报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