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雨后复骄阳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6-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PPI向CPI的全面传导较难发生,通胀形势温和可控。下半年总量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会聚焦在稳增长上,经济会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修复实现稳中加固。

诸建芳/文

当前经济仍有三重“不均衡”, 显示经济运行还没有回归常态。一是不同行业间生产恢复的“不均衡”,受疫情影响更大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距离完全恢复尚需时日;二是内外需求恢复的“不均衡”,1-4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外需旺、内需稳”;三是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景气程度表现的“不均衡”,大型企业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但小型企业的整体恢复节奏仍然较慢。

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负面影响应该是可控的。二季度之后PPI上涨压力预计将有所减轻,主要原因包括:全球供需错配的格局将有所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将在临近年末时出现边际变化;预计部分工业品受国内供给因素所推动的上涨趋势难以持续,未来政策会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避免价格快速上涨的负面影响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这种情形下,PPI向CPI的全面传导较难发生。

在“经济尚未恢复至常态、通胀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下,总量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会聚焦在稳增长上。

预计货币政策下半年将维持松紧适度,宏观流动性回落幅度趋缓,政策利率大概率不会发生变化,中性的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预计也偏中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在年中不会有明显调整,并且财政政策将更注重资金使用的统筹,保民生保基本,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维持对经济的适度支持。

我们预计二季度将是2021年环比增长最快的时期,相比一季度,很可能会在出口不差、消费继续恢复的基础上,制造业投资稳步赶上。从两年平均同比增速的角度估算,预计2021年四个季度会呈缓步回升的态势,即一季度是全年的低点,高点很可能在下半年甚至更晚出现,具体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的拉动效果。

放眼中长期,预计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将出现五大趋势性变化:

一是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技术优势。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8%,比2019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是相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中国想继续巩固并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发挥技术优势将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预计在政策的加持下,中国制造业将迈向更“高精尖”的发展轨道。

二是服务业以结构升级助力提升劳动收入和全要素生产率。

部分劳动力从低端制造业岗位流入新业态的服务业领域,这一趋势与工业领域的“机器换人”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服务业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

三是产业链的竞争力成为左右出口趋势的决定性力量。长期来看,全球总需求的弹性会有所扩大,一国的供给能力将成为影响出口的核心变量,对于中国来说,生产“替代效应”将持续带动出口高增。

四是地方政府行为从更重基建转向更重产业。“十四五”期间地方政府的行为转型将更积极地参与到产业的培育、深度融合发展等层面,从单一的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和“秩序维护者”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和“推动者”。

五是总量政策操作从“逆周期”向“跨周期”转型。

相对于传统的“逆周期”调节,“跨周期”的宏观调控更进一步,是对“逆周期”的完善与升级。“跨周期”蕴含了政策“稳定、连贯、更可持续”的特征。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南钢股份重组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