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永辉超市的困境与希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永辉超市同店比面临大幅下滑,当前的业务正遭受渠道分流的猛烈冲击,社区团购的冲击最为猛烈。但社区团购与生鲜超市的白热化竞争,现在断言胜负还为之过早。

2021年一季度,永辉超市(601933.SH)营业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净利润2331万元,同比下降98.51%,市场愕然。

机构显然早已预感到业绩的不妙,以兴全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们大幅减持,2020年三季报显示,兴全趋势投资持有2.09亿股,而兴全新视野持有1.65亿股,二者合计持有3.74亿股,而到了2021年一季度,仅剩兴全趋势还持有不到8000万股,半年时间累计减持近3亿股,剩余的8000万股预计也会进一步减持;而私募基金代表希瓦资产,曾在2020年一季度重仓看好,随后也快速调转方向而去。机构抛弃的同时,永辉超市的股东数却迎来了大增。2020年一季报显示股东户数为10.64万户,到2021年一季报,股东户数大增至26.38万户。

期间,永辉超市为了维护市值,也做出了诸多努力,比如2020年10月30日,公司公告将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不超过1.5亿至3亿股或27亿元,截至2021年4月13日,公司已累计回购2.855亿股,耗资21.12亿元。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轩松也在2021年2月2日发布公告,将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7500万股-1.5亿股,截至3月30日,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累计增持6841万股。

诡异的是,董事长在增持公司股份的同时,又在大宗交易市场大幅转让了自己的股份,具体方案是,董事长将转让不超过3.5亿股给喜世润旗下6款私募基金产品,同时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上述私募基金产品股份所对应的投票权仍然委托给董事长。通过查询大宗交易记录可知,截至目前已经转让约1.91亿股,对应成交均价在7元附近。

我不确定董事长张轩松和喜世润有什么关系,据分析,这6款基金产品可能是张董为了融资增持公司股份所设的私募基金,也就是说背后的出资人有可能是张董自己,目的依然是维护公司的市值。

昔日的生鲜王者,如今显然是遇到困境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局面?未来是否还有转机?

营收下滑,利润下降

时间回到2020年10月30日,永辉超市发布了三季报,营收726.7亿元,同比增长14.36%;净利润20.28亿元,同比增长31.86%。乍一看,三季报的业绩增速还是很优秀的,但是其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兴全显然也是看到了问题,因为之后就开始了大幅减持。

这个问题就是,2020年三季度的单季度营收是221亿元,而2019年三季度的营收是224亿元,一年间,永辉新增门店100+家,营收却不增反降了!这意味着同店比是大幅下滑的,超市本就是微利行业,轻微的边际营收下降,足以对利润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等到2020年年报披露,可以看到,2020年四季度营收205亿元,比2019年四季度的213亿元减少了8亿元,降幅不仅没收窄,反而有所扩大,同店比继续在恶化。

2020年下半年数据的糟糕,还能在上半年优异数据的掩护下,显得不那么刺眼,到了2021年一季度,数据就已经无处隐藏了,随着2021年一季度同店比的大幅下滑,终于给了市场一记惊雷。

很多投资人会给2021年一季度业绩不好找各种理由,市场下跌的原因只有一个,机构的眼睛是犀利的,那就是:同店比的大幅下滑。

我统计了近三年的单店营收和坪效数据,从坪效数据看,2020年还创了新高,但分季度看其实问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一季度坪效爆高,之后逐季度下滑。

所以全年的数据把下半年的问题给隐藏了起来。如果看2021年一季度的数据,就会发现问题非常严重。可以看到,2021年一季度的单位面积营收是3261元,同比上年的3924元下降了17%。当然,这里有2020年基数高的原因,所以我特地统计了2019年一季度的数据,2021年比2019年的3533元,也下降了7.7%。

营收是业绩的源头,营收的下滑,不是来客量的下滑,就是客单价的下滑,亦或是兼而有之。同店比下滑就是永辉超市目前的困境所在,当务之急是要稳定住客源。

客源的下降影响的不仅仅是坪效,还有物业转租收入。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转租收入为15.76亿元,同比增长25.75%,但2020年在房租物业费增长15.2%的同时,转租收入却下降了3.01%。

永辉超市作为二房东,在与商场签订长期租约的同时,在转租时可能签订的是短租约,显然来客数下降,已经影响到了转租的收入。公司在年报中对未来行业格局和趋势的判断上,篇幅不大,但可谓是一针见血。

“自 2020年6月以来,全国线下零售业到店客流、销售均有下降,顾客购物手段、 渠道发生较大变化;竞争对手和竞争手段发生变化;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到店购买频率、到店停留时间有所下降,收入预期变化。”

“零售业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品质和服务上升到经营的主要地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形成。”

简言之,就是渠道分流,超市需要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才能保障客流。

未来的趋势究竟是什么?会是电商吗?会是社区团购吗?

美团2020年新业务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四季度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了51.9%,呈现加速趋势,此消彼长,该趋势正好可以和永辉超市的下滑相对应。

但是美团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乐观。2020年全年新业务亏损了109亿元,利润率是-51%,四季度更是亏损60亿元,利润率居然是-65%!如果按2020年四季度这样的亏损幅度来看,美团全年要亏损240亿元!显然,美团是杀敌八千,自损一万,凭借的是自身的资金雄厚。

希望仍在

我认为社区团购的隐忧有几个。

首先,生鲜的非标准化属性。生鲜不是可见即可得的,消费者的预期与实际收到的商品之间,经常有巨大的鸿沟,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一旦有不愉快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很容易认为是平台有责任保障商品质量。线下就不一样,所见即所得,消费者自己挑选的农产品,不满意不会买,买错了也只会怪自己不会挑,总的来说购物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消费者自己手中的。

其次,生鲜的低毛利率属性。美团餐饮能取得巨大的成功,离不开餐饮的高毛利率。但是对于生鲜来说,毛利率过低,无法覆盖配送费。很多人以为农场直送的模式成本更低,其实不然。生鲜的成本,除了采购,主要是损耗和物流。线下的尾货可以通过打折处理掉,从而降低损耗成本,而线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尾货是很难处理的。物流成本二者差距更大,物流成本取决于运输规模,超市集中运输到店,一定比运输到社区的成本要低。

第三,烧钱烧不出忠诚度,也烧不出竞争壁垒。零售业是没有忠诚度可言的,消费者不会为渠道买单。消费者的迁移成本很低,也烧不出竞争壁垒。

第四,骑手红利的不可持续。随着平台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国家监管也趋严,未来外卖人力成本的抬升,自然会抬升电商的成本。

最后,国家对大型平台的监管趋严,未来将越来越规范化。

综合以上,永辉超市当前的业务正遭受渠道分流的猛烈冲击,同店比面临大幅下滑,这是无可辩解的事实。对照着美团新业务的数据来看,二者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推断正是社区团购的冲击最为猛烈。社区团购与生鲜超市的白热化竞争,现在断言胜负还为之过早,预计2021年一季度以前,应该可以见分晓。

对于永辉超市而言,同店下滑始于2020年三季度,也很可能会终于2021年三季度。倒不是说三季度经营就会好转,而是基数已经很低,有望开始触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