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究其原因,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党报的引导能力,在宣传中始终处于首要的位置。可以说,在导向上,时政新闻是第一导向;在媒体宣传中,时政新闻处于第一位置;在政策宣传上,时政新闻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传播上,时政新闻代表着高端权威的信息。

  二是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很不到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播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媒体、手机媒体、WAP网站、3G网站、iPad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交互发展,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新兴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还不够,声音还非常低,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不适应、不会用、不善用的尴尬局面。让党报时政新闻迅速占领新的阵地,构建引导新格局,已经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

  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存在着数量比较少、位置比较低、形式比较死、互动比较差、专题大而空、说教比较多、官腔比较重、效果不太好等诸多问题,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已经时不我待。

  总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引导新格局。”总的这一重要讲话,给我们占领新阵地,构建引导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为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上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作出积极的探索。

  革新报道内容,挖掘新闻性,是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的根本保证。事实上,网友对时政新闻稿件有意见,不是对时政新闻本身,而是对时政新闻报道没有新闻有意见。事实是,重要领导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包含着最重要的新闻、最集中的信息、最权威的声音。对此,时政记者绝对不能仅仅是报程序、报讲话,而是要挖掘出其中的新闻。

  2011年1月4日,河南省委卢展工在濮阳走访慰问时,走进了原中顾委段君毅同志大儿子段存让和老军人李文祥的家。本来是很普通的走访慰问,记者却在卢与他们的深入交谈中,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卢展工言谈中感慨我党老一辈高级干部的后代仍然官居副科级,与“我爸是某某”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写下了《卢展工批“我爸是某某”》,第二天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被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采用。另一个人物李文祥,也被河南日报在《这就是传统这就是精神》(2011年1月5日一版)一文中报道出来,这是李文祥这一英雄人物第一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李文祥的事迹一经报道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老英雄成为新时期河南最具“三平”精神的人物典型。

  转变写作方法,增强贴近性,是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一些时政新闻之所以在使用新媒体时缺乏传播力和感染力,还在于报道形式死板教条、千篇一律,成为苍白乏味的“新闻八股文”。对此,我们必须有群众观念、网民视角,在新闻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语言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加新闻的贴近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这些年,河南日报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做了大量探索。一是当简则简。即便是省委参加的会议、进行的调研,我们也多次罕见地以简讯、标题新闻以及图片新闻进行处理,这些报道不仅没有影响领导的形象,反而受到各界的热烈好评,甚至在网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2009年12月29日,河南省委卢展工到漯河调研,河南日报没有采写调研的消息,而是发了一张照片——在与临颍县闽商企业家合影时,省委卢展工坚持把前排的座位让出来给企业家们坐,自己却站到后排。河南日报的这张照片发表后,被各大网站纷纷转发,在网上可以找到相关页面4200多个。网友认为省委“让座位”,让他们看到了河南省委领导“重商、爱商、敬商、富商”的大情怀。二是在写作上注重细节,能活则活。2010年6月28日,省委卢展工在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怀六村村委会调研时有一个退扇子的细节,记者对此写出了语言生动的现场新闻,该新闻在网上可以找到相关页面约9380个。此外,还有《省委找工作》、《我还是坐在地上吧,别挡住了孩子们的脸》等时政新闻,无不因为形式灵活、可读可亲在网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质朴的“细节新闻”虽然稿子不长,但都由于形式灵活,受到网友的追捧,展示了卢在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的新思维。

  推进报网融合,强化互动性,是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的必要方法。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关键还要依据网络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推进报网互动和报网融合。

  1.网先一步,让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先入为主。“慢半拍”可以说是我们过去时政新闻的通病。而能否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发出权威信息体现着执政党的能力和信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南日报的重要时政新闻多在大河网上率先发表,起到了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在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7?29”透水事故中,被困的69名矿工全部获救,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工作的奇迹。而第一时间定格这一历史瞬间的,是河南日报的时政记者——8月1日11时38分,第一名矿工走出井口时,是河南日报的时政记者用手机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大河网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使这一重大新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普遍好评。这一事件和实践,是时政记者在网络时代更应该可以大有作为的最好佐证。在德国、美国和国内的一些媒体中,“网先一步”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认知,并且正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进。

  2.报网互动,让时政新闻和网友充分沟通。早在2004年,河南日报就创办了报网互动、手机短信互动的《焦点网谈》专栏。该栏目既在网络媒体上开设有固定的《焦点网谈》频道及论坛板块,又在河南日报上开辟有《焦点网谈》专版,一方面在党报上反映网络,一方面在网络上传播党的声音,形成网站、报纸、手机三大媒体互联互通、互取所长的新型传播形式。用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朱夏炎的话说,就是要在网络媒体上体现出党报所应具备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用我们党报的“三观”引导网上,发出党报的声音。2010年以来,河南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宏图,组织了“一文九论十八谈”等重要活动,对这些重大的时政报道,报业集团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多种媒体各展所长,在报纸、网络和手机媒体上全方位互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而针对网上的反响,河南日报又不失时机地收集整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大河网等网友的反映,在党报上充分刊发,使党委、政府和群众得到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

  3.报网融合,让时政新闻和网络时代实现交融。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执政党必须充分利用认识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使自己的路线、主张在新媒体中得到广泛而全面的传播。面对这一历史任务,简单的报网互动显然已经远远无法承担,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报网融合。在这方面,许多报业集团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全媒体记者应运而生,新闻采回来后他们采取“因稿制宜”的原则,适合日报风格和定位的给日报,适合都市报、专业报的传给都市报、专业报,对新闻资源进行多层级开发。报网的高度融合必将为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全面传播创造极其光明的前景,同时也将为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