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房价or保实体经济?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
高房价始终是中国社会之痛。从1998年到2019年,全国平均房价从不到2000元涨到9307元,平均涨幅超过4倍,这还是全国的平均涨幅。如果放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城市房价涨幅都超过了10-20倍。但是,老百姓这20年来的收入水平却没能跟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就导致很多家庭不得不借钱凑够首付款,却背负起20-30年的债务。而目前,中国要进入内循环经济状态,究竟是保房价,是保实体经济,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此,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高房价、高负债加大了青年人的生活负担,造成了焦虑情绪,而且一些人依靠坐收租金,不劳而获,另一些人辛苦几十年却难以攒够钱买房,扭曲了青年人的择业观。此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则站在制造业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高房价抬高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制造业,最后还不如在北上广深买一套小房子赚钱多。
可能有人会觉得,高房价与实体经济并不矛盾,是相互提携的关系。因为,房价带动其上下游十几个行业的发展,向这些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房屋装修、家电和家具购买,追溯到上游还是水泥、钢铁、玻璃等行业的发展。而我们却认为,高房价并不利于这些相关联的行业发展,因为高房价把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拿走了,老百姓哪来的钱再去大肆消费,即使消费也只能是降级消费,就是能使用就可以了。所以,低房价能够促进其上下游行业发展,而高房价反而会遏制消费。
那么,为什么要在高房价和实体经济之间给出答案呢?第一,如果房价不断上涨,有了赚钱效应,大家都来买房子,谁还愿意再去投资实体经济呢?现在投资实业十投九亏,风险很大,而炒房子却是闭着眼睛赚钱,安全系数高。同时,房价越高,实体经济要想转型升级都很难,因为像华为这样每年投上千亿资金于技术研发上面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资金是趋利避害的,实体经济风险大,投资回报少,只能通过炒房来实现财富增长了。
第二,为了买到房子,很多家庭都倾其所有,还背了20、30年的债务。他们每个月赚来的钱,很大部分都用于偿还房贷了,剩下只够日常开支。而老百姓因买了房子后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会影响到国内的消费的启动。如果消费启动不起来,经济内循环无望,企业库存商品积压严重,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高房价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还是很大的。
第三,高房价是一家独秀,百业凋敝。因为,高房价会带动高地价、房租一同上涨。前些年,任正非抱怨深圳龙岗高房价,推高了地价和用工成本,使得华为不得不把基地搬到东莞松山湖,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此,更别提其他企业的压力了。前些日子,一个开蔬菜商店的老板向我诉苦,他开个几十平米的蔬菜店,一个月租金要12000元,还要半年一付,他一年下来基本上是为房东在打工。高房价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只要高房价存在地价和房租降不下来,做实业成本很高,生存艰难。
事实上,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希望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共同健康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如果只是房地产一家独大,百业低迷,那中国经济只靠房地产来拉动是行不通的。现在看来,不管是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这两个国家都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才真正走上不再炒房,而是专注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之中。如果我们还要继续保高房价,那肯定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
令人欣喜的是,决策层也注意到了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性:一方面,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通过房产抵押申请贷款,不管是按揭还是经营贷,要求银行监控资金的流向,避免违规资金进入楼市。另一方面,央行公布的LPR,更偏向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根据央行4月份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贷款市场利率报价为3.85%,比上个月低20个基点。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是4.65%,比上月低10个基点,这说明了,央行希望降低利率惠及短期借款的实体企业,而对于长期借款的个人房贷,只是想起到稳定作用。
在保高房价,还是保实体经济这个问题上,决策者更偏向于保实体经济,但是高房价泡沫太大,一旦破裂危害很大,所以现在主要还是稳定房价,然后再让房价缓慢下降,只有房地产市场逐步降降温,国内楼市才能够软着陆,然后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进行长效机制的保障,让社会上不同层次的群体,根据自己的收入条件,都能圆上住房梦。中国高房价要逐步降下来,回归居住属性,让更多的中产阶级买得起,这样实体经济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 标签:小学生毕业赠言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6月11日你要知道的15个股市消息|投资简报
海南自贸港法通过;八部门联合惩戒非法医美,将于6到12月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舍得酒业经自查不…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确诊病例22例,其中本土病例9例均在广东
广东广州: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
- 滴滴出行递交IPO招股书:全球年活跃用户4.93亿,年交易额3410亿元
- 科技早报 | 滴滴赴美递交IPO招股书 阿里巴巴正在研发无人卡车
- 打破连续9周个位数纪录!本周上会企业数量重回两位数,A股IPO回暖信号来了?
- 猪肉价格下跌,“这2类产品”却迎来大涨价,生活成本又要提高?
- 2021年新规定,银行这4类存款不能再存了,存了的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