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期刊推荐《第一财经周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期刊推荐《第一财经周刊

  本刊主要关注公司和公司人, 追踪最热门的商业趋势, 并致力于让商业报道读起来轻松有趣。《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是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业务, 公司隶属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财经周刊》纸质版请移步图书馆二楼期刊阅览室,电子版请点击图书馆数字资源“龙源期刊网”。

  李玲是班里第一个收到offer,却最晚确定工作的人。今年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她,在校招期间就已经拿到几个offer,“那时校招刚开始,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也没感觉到什么压力。”校招初期的顺利给了李玲很大的自信,她因此放弃了好几个offer,想要选择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然而之后的进展似乎没那么顺利,直到今年6月初,眼看着身边的同学工作基本敲定,自己手里却连保底的工作都没有,李玲有点着急了。

  与李玲不同,地质工程专业的郑博并没有感受到校园招聘的紧张氛围。“我们班90%以上的同学都会去施工单位做技术员,这个行业用人需求大,大家基本在10月、11月就签下工作了。”

  郑博却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决定,他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有过为期3个月的工地实习经历,很确定自己并不喜欢那样的工作环境,因此放弃了对口专业的校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郑博陷入了迷茫,这些都是他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直到一张毕业证拿在手里,他依然没有确定的工作。

  校招期间没能如愿拿到offer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智联招聘上新增了300多万2017届毕业生,我们本来认为这些学生应该是在2016年到2017年就能找到工作的。”智联招聘校园事业部负责人孙凌对这个数据感到诧异,根据他的观察,“有的学生可能拿到了一些offer,但他们想去更好的公司;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发生变动导致招聘人数减少,HR告知毕业生的时间又较晚,导致学生失去参加其他公司校招的机会。”

  不过孙凌强调,更多没有找到工作的,是像郑博这样的毕业生,临到毕业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对不同的岗位和公司情况也不甚了解,这些毕业生空有找工作的紧迫感,却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

  而另一边,用人单位并没有留给毕业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很多企业为了抢占招聘先机,越来越早地进入校园。“以前企业针对应届生的招聘工作基本集中在9月、10月,现在很多大公司4月、5月就开通网申了。”孙凌认为,这就很容易导致毕业生们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就业方向,校招就已成定局,他们因此不得不通过其他社会途径寻找工作。

  从整个人才市场来看,这批没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是缺乏职业竞争力的一群人。相比应届生,已经拿到毕业证的他们本质上不再是应届生身份,无法像应届生那样参加下一届校招;而相对社会人来说,这群毕业生又毫无工作经验,在社会招聘时同样没什么优势。而迟迟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多少也会让HR怀疑他们的个人规划是否清晰,或者是否缺乏上进心……

  如何避免让自己陷入这种“僵局”?如果实在没能在校招中拿到中意的offer,毕业生又该何去何从?

  尽管李玲很早就开始了行动,她的求职效率并不高。“一开始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求职方向,投简历没有针对性,本来以为运营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面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很多岗位上根本没有竞争力。”经过了解,李玲发现,运营岗也分很多种,对求职者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

  “最关键的是应该知道自己的定位,要去什么样的企业。”任仕达服务外包事业部的总经理张鹏说道。显然,临到找工作时才思考自己的就业方向是来不及的,毕业生应该提前为自己做规划,“应届生最好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为校招做准备,尤其春季的时候,可以关注针对上一届毕业生的春季校招,提前了解校招的流程和企业的用人情况,同时准备简历。”校园招聘通常分为秋招和春招,秋招集中于9月、10月,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会持续到12月,春招主要集中于第二年的3月、4月,因此毕业生在6月至7月时就应该开始留意企业的招聘进程,及时网申投简历,参加校园宣讲会。

  “企业想更早进学校招人,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毕业生拿到一个offer后,就不怎么考虑其他工作了。”孙凌说。许多找工作的毕业生也的确会有这样一个心理过程:一旦拿到第一个offer,就像吃了颗定心丸,在后面的面试中多少有些懈怠。

  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招聘的时间跨度通常比较长,从发放offer到签约入职有时甚至长达半年之久,这其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一方面,很多企业本身存在变数,比如P2P、共享单车等热门领域,在上升期时可能会有较大的人员扩张需求,但这种公司的人员规模也很容易受市场和政策波动的影响,不排除突然大幅度削减用人计划的情况。”因此孙凌建议,毕业生即使已经拿到了中意的offer,也应多准备几个备选方案,避免落空。

  不过,相比公司变动,毕业生自身才是校招中变数最大的群体,他们喜欢一个公司的理由有很多,放弃的理由同样有很多,比如薪资没有达到预期、公司领导不够nice、工作枯燥又辛苦,甚至公司网速太慢也有可能成为毕业生放弃一家公司的原因。由于缺乏对职场的认识,这些片面因素很有可能让毕业生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执着的毕业生只锁定一家公司的招聘,而把其他公司当“透明”,这种情况下,一旦目标公司没有给offer,或者根本没有招聘名额,毕业生的求职节奏和自信心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毕业生应该避免陷入“盲目崇拜”一家公司或者岗位的情绪中,理性评估一份工作对于自己的价值,并及时了解企业的招聘动态。

  “考研或者出国失败,转而就业的人还挺多的。”孙凌提到,这部分人数每年还在上升,“想要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研究生录取名额并没有这么大的增长。”从时间上来看,考研和校招的开始时间都集中在大三下学期,这两件事中挑任何一件都足以让人精疲力尽,因此很多准备考研的毕业生并没有考虑过就业的相关事宜,也没有考虑过如果考研失败,自己应该作何打算。

  事实上,校园招聘并不像很多考研党想的那么复杂,退一步讲,至少要抓住公司来校宣讲的招聘机会。“根据智联的数据,2017年我们给企业做了7800多场线下校园招聘会,很多企业当场就会发放offer,有的企业会连续在学校待3天,可能第1天宣讲,然后筛选简历,第2天笔试和面试,第3天就能给出结果。”孙凌解释到,企业来到学校招聘,说明本身就对这个学校的学生有好感,因此参加来校招聘的企业的面试成功率会比去其他公司面试更高,而且参加宣讲会也能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此外,如果没顾得上秋招,考研失败的同学还可以抓住春招的机会,大部分公司在春季会有补录工作,很多企业会重点去招考研落榜生。”孙凌提醒道。

  所谓“校园招聘”,是指企业专门为招揽应届毕业生而设置的招聘,通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环节,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直接入职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校招是一项大工程,企业HR要全面统计公司中需要应届毕业生的职位,然后一次性放出。

  因此,公司对于大学生的用人缺口大多都体现在各自的校招中,一旦毕业生错过校招这个拿到offer的机会,剩下的岗位也许就很难和校招相媲美了。“越是大企业,像BA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包括一些银行等,它们对应届生的需求越规律,校招的人数相对稳定,很少补招,因此一旦错过了校招申请期,毕业生很难有机会在刚毕业时就进入这类公司工作。”孙凌说道。

  春招是另一个机会,但春招的时间是和“金三银四”相撞的,很多公司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岗位空缺,但根据孙凌介绍,这些空缺大多面向有工作经验的人开放,应届毕业生想要“补缺”较为困难。“春招大部分是公司对秋招的补录,比如公司在秋招期间发出去的offer被毕业生拒掉了,就会有一些剩余名额;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部门调整后又出现更多的用人需求。”不过孙凌认为,由于大公司岗位抢手,offer的接受率也比较高,因此春招期间大公司的岗位体量是远远小于秋招的。

  农业类专业毕业的杨姗姗在大四寒假时拿到了一份新媒体编辑的offer,本可以等到实习结束后在公司留任,但她临时改变了主意。转折发生在今年6月,当看到舍友去新一线城市发展,她突然也想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机会,去更好的城市发展。拒掉了原本的offer,又错过了最佳的校招时间,杨姗姗不得不在临近毕业的6月重新开始寻找工作。她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60多份简历,最终获得了8家公司的面试机会,“面试时我发现很多来面试的人都有工作经验,而且每一场面试,HR都会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找工作。”

  杨姗姗面临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旦错过校招,这些即将面临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再享受校招的待遇,而要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此时他们面临的是一群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公司对社招候选人的要求也更有针对性。

  “尤其是大型企业,校招和社招完全是分开的两条路线,社招对应聘者会提出一整套要求。”孙凌提到。校园招聘看重应届生的可塑性,社会招聘看重的是应聘者的从业经验和上手能力,而这是应届生的最大短板。

  此外,很多HR对于很晚才开始找工作的应届生多少有些质疑。“说直接点,一般HR都会有一些拒绝的,甚至你都拿不到面试的资格。”在孙凌看来,晚就业的毕业生很有可能给HR一种不太踏实的感觉。

  随着应聘身份的改变,求职者的心态也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当身边找到工作的同学越来越多,学校催着办就业手续,毕业生会从周边环境中感受到很大压力,与此同时,多数父母都倾向于稳妥的就业方式,也会在这个时间催促毕业生早点找一个单位签下来。更要命的是,很多毕业生在社会招聘失利后,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产生怀疑,这种心态会形成恶性循环,更不利于今后的求职。

  尽管开局不利,但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也不用太紧张。根据孙凌的观察,如今一些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光局限在校招期间,它们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会发布岗位需求,“很多公司在非校招期间发布的职位数量正在上升,针对学生的岗位尤为明显。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每年新增的劳动力里面,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占比越来越高。这就相当于很多企业可能原来不招募大学生的,但现在也在放宽范围,给毕业生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孙凌建议没能及时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通过以下3个渠道寻求机会:第一個是线上的招聘网站,目前它们仍然是大多数公司发布岗位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次是一些招聘类公众号,上面也经常会有一些招聘类讯息出现;第三个途径是各城市人才市场的线下招聘会。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有实习单位的资深公司人或HR推荐,找工作的成功率会高很多。“HR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会经常沟通,有时候没有让候选人转正可能是因为公司没有名额,但如果HR对这个候选人比较满意,他们往往也不排除把这个毕业生推荐出去的可能,这种情况下的推荐是很有说服力的,相当于是一个信用背书。”因此孙凌建议毕业生可以多和在公司认识的前辈及HR交流,看看有没有其他机会可以推荐。而那些还在实习的大学生,也应该珍惜自己每一次的实习机会。

  除此之外,张鹏建议毕业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投递要求一年或两年工作经验的工作,“为什么这个工作不写3年或5年?其实是因为一两年代表的是这个人对职场是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怎么去跟同事沟通,怎么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如果一个学生有过半年踏实的实习经验,那么他同样具备基础的职场认知,试投一下也未尝不可。”

  “在校招中没有找到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依然没有想清楚未来要干什么,这时候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在孙凌看来,如果毕业生在校招中“身经百战”,却仍然没有收获,那么他应该先停下来复盘自己的失利究竟是投递的岗位和自身能力不匹配,还是在面试中有硬伤?或是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行业,因此提不起兴趣?只有充分总结经验,才能避免在接下来的求职中犯同样的错误,提高找工作的效率。

  李玲在经历了秋招的盲目应聘后,利用寒假分析了不同运营岗位的区别和自身能力的匹配,最终确定了电商运营和互联网运营两类岗位,她还买了相关书籍学习,以求在面试中表现得更好,最终她顺利拿到了比较满意的offer。

  除了明确自身对岗位和工作的诉求,对于很多异地求职的人来说,对城市的选择也应尽快明确。杨珊珊就曾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犹豫过几次,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有很多公司我觉得挺好的,但一来一回太耽误时间了。”最后杨姗姗锁定了杭州,并提前联系好公司,将面试集中在一两周内完成。

  在校招期间没有找到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依然没有想清楚未来要干什么,这时候应该自我反思一下。

  心态失衡是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会遇到的问题,除了积极准备,还要摆正心态,消极埋怨和盲目攀比都对找工作没有任何意义,毕竟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不完全由找工作的早晚以及第一份工作的好坏来决定。

  此外,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也是平衡心态的好方法。“比如说一个毕业生想换个求职方向,那他首先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可能给到很高的薪资。”孙凌建议想要转行的毕业生们,要懂得取舍,适当放低要求。

  还有一些毕业生在经历了波折的求职经历后,很有可能对求职本身产生反感,从而失去找工作的动力,进而选择“放空”一段时间,那么,多久的空窗期對于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危险的呢?“空窗期多久取决于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比如规划好学习、充电半年后再去工作,或者再考一次研,或者试着创业两年,这都说明他对自己是有规划的。如果在空窗期什么都不做,只是干等着,哪怕一两个月,我都觉得非常危险。”张鹏说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十大商业财经期刊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