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1+1”模式ESG本土化的两幅面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1”模式ESG本土化的两幅面孔

  最近,特斯拉因缺少低碳发展战略被标普500 ESG指数移除。更早前,硅谷网红鞋履品牌Allbirds卷入“洗绿”风波。而这些并非个例。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英文简称MSCI) ESG评级处曾指出,投资者对于ESG主题的热情达到了一个高峰。不过,重视和怎么做是两码事。

  更早践行ESG理念的海外企业,尚且不能回避与ESG有关的触礁事件,面对舶来品ESG,国内市场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尤其双碳战略之下,当更多企业开始投入ESG建设。企业的ESG的顶层设计、ESG披露以及ESG人才培养等核心能力,真的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吗?

  近日,新增长学院ESG TALK 栏目,《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麻震敏特别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一起探讨ESG如何在中国本土落地,并解答上述问题。

  哈佛商学院教授、商业史学家理查德·泰德罗最近在接受新增长学院M TALK对谈时说,“不要从别人身上照搬模版,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版本”。

  王遥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为例,分享了她亲历的ESG理论在中国的“进化”。

  2016年初,因为要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环境相关的表现,她和研究团队率先做了一套ESG评级的方法学,当时发现,像MSCI指数,富时罗素,还有汤森路透数据,这些国际数据中的ESG数据比较完整,但中国的ESG数据非常少。一方面,这些国际指标和数据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国际评级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国际指标对中国企业的评级是不适用的,中国亟需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化ESG评级体系。

  王遥举例,当时国际上关于ESG指标中的“E”(environment)主要是围绕气候变化的相关指标,虽然相关指标现在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覆盖了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类目,但相比来看,基本还是以气候变化相关指标为主。同样,扩展到“S” (Social)和“G”( Governance),国际跟国内在评级方面,也存在指标相同,但其侧重内涵意义不太一样的问题。

  “ESG指标终究要放在一个国家本国的语境之下,才能做出更精准的评价。要研究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中国的数据。”所以,在研究国际评级指标的基础上,中财大绿金院团队自2016年起,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 ESG 评估体系,既借鉴学习国际上好的经验,同时也融入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此外,中财大绿金院也搭建了覆盖范围近 8000 家中国公司的ESG数据库。

  从2017年开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融国际研究院就与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中证指数公司,以及国外的德意志交易所旗下指数公司、卢森堡交易所等开发了ESG相关指数,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深度,同时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在市场转化方面,基于ESG评级的数据库,目前他们已经发了18条指数。“根据中国本土的数据证据及相关研究来看,ESG表现好的企业,它的投资回报也会更好。”王遥称。

  将ESG纳入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目的是指导企业寻求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在碳中和背景下,ESG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更绿色低碳的领域,实现更绿色的资源配置。

  但真实的情况是,虽然中国本土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资源配置上不断取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很多企业陷入了践行绿色的即期损失跟长期主义的矛盾和误区。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气候环境成本内生化还没有完全到位。也就是说,经济活动对气候和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完全计算在经济成本之中。比如,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更绿色低碳的领域,实现更绿色的资源配置,关键任务之一是促进环境风险和环境效益内生化到金融体系中,进而促进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内生化。”

  对此,王遥解释,从金融的本质看,金融资本有三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只有保障了盈利性和安全性,才能驱动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所以,如果说气候环境成本完全内生化了,资本投向绿色低碳,收益能更高;如果做污染性投资,收益会很低,成本也更高。那么,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一定会考虑绿色低碳的领域,也就不愿意去做污染性的投资。

  首先,从法律法规上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破坏了环境或者对环境、气候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就需要面对很高的法律惩罚。从市场化方面也要制定约束手段,如,用税收的方式来提高非绿色、污染型投资的税率。

  其次,还可以从引导、激励的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用碳减排、碳交易的方式来推动环境成本的内生化,对此需要建立完善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机制。再比如,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可以获得更便宜的利率,获得财政贴息。约束性和激励性的机制同时去推动,可以逐步提升环境成本的内生化效力。

  “事实上中国的企业具备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力,一旦企业的关键人物或管理层接受和认可这个理念,将更有助于推动内部的ESG建设。其实,ESG理念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非常契合的。理念认知的提升将是ESG发展的关键第一步。”王遥称。

  引入ESG指标,指导企业的绿色增长,进而向社会和投资者进行ESG业绩信息披露也是重要一环。事实上,国内监管层面已经将ESG纳入相关政策中,并逐步加大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要求。

  “但实际上,目前中国上市企业对ESG的重视程度相对比较欠缺,同时,企业的披露质量和披露的比例也是参差不齐的。”王遥解释,做好ESG披露,需要监管、投资者、企业等多方参与者的协同努力。

  从监管看,相关部门应持续完善ESG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约束性。同时也需要让国际投资者了解适宜于中国本土化的ESG标准是什么。当然,国内的投资者也需要提升他们对ESG理念的认知,充分认识到优秀的ESG表现所具有的长期投资价值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监管和市场对ESG的需求越来越清晰明确,企业做好ESG披露,关键就是要提升自己在ESG方面的竞争力。

  第一,建议企业主动开展自评。企业先要深入了解自身的ESG建设进展程度,再去评估ESG对企业所有的业务,以及所有业务对于ESG各项指标,也即对于环境、社会、还有公司治理,自身可持续发展等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将ESG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要从业务、制度、影响力等板块明确具体的执行路径,把ESG业绩业绩表现自上而下地嵌入到各个业务发展部门;同时,做好ESG内部培训,并主动定期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属性与发展程度,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ESG管理模式,建立适用于企业自身能力提升的ESG体系。

  同时,对于行业里大的核心企业,建议可建立一个自己的ESG数据库和供应商体系,助力产业链条的生态伙伴共同提升ESG方面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哈佛商业评论定价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