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炉边谈话”:罗斯福对经济危机的通俗解释就连妇孺都能听得懂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炉边谈话”:罗斯福对经济危机的通俗解释就连妇孺都能听得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了持续的高涨时期。人们觉得处于一个黄金的年代,只要有钱进行投资,基本都能获得回报,因为市场的需求好像永远也不会满足一样。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拿出来做点生意,实现保值增值。资本家们也不用为商品的销路发愁,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组织生产,以便供应给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把产量定得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升利润,他们还大肆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进行疯狂的加班竞赛;在一些行业中,甚至还招募价格低廉的童工来进行生产。

  面对行业的恶性竞争,资本家们坦白地说:“市场剥削资本家,资本家就得剥削员工。”既然大家都在拼命地压低工资线,拼命地加班加点,那么自己的公司也就只能跟上行业的步伐,甚至还要变本加厉。在这种产量竞赛之下,1929年6月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飙升到了最高点。但是从1920年到1929年间,工人的时薪只上涨了2%,远远赶不上GDP增速。 由于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由工薪阶层组成的,他们的收入越来越低、休闲时间越来越短暂,而企业的产量却一直在野蛮地增长,这就必然会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脱节,市场趋于饱和会造成产品过剩。

  当需求出现不足之后,疯狂的投资就变成了一场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暴跌了12.8%,4天之后彻底崩溃,发生股灾,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从1929到1933这三年之中,美国共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数以千万计算,经济发展水平一下子了10年。

  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赢得了总统的大选,他于1933年3月4日走马上任。为了向公众说明自己的“新政”计划,以便恢复社会信心,罗斯福经常在外宾接待室里接受媒体的采访,并以录音的形式传播到全国各地,被称为“炉边谈话”。他任期内共发表了30次这样的谈线次较为通俗地解释了经济危机的成因,并阐述了罗斯福的“新政”理念。其语言简练直白,就连当时不懂经济的妇孺都能听得懂。

  货币危机”的问题。他认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职能,这两种职能间隐含着一个矛盾。前者可以在观念上进行,后者则必须要有实物来作为支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是面粉厂,B是面包店,B向A购买面粉以便制作面包,而假如A也经常向B采购面包来作为员工餐,这样货币执行的都是流通的职能,在AB间反复流动。当A和B的关系变得密切之后,为了便利,就用记账、票据等方式来简化交易过程。这时候资金往来只存在于账本上和观念中的加减法,实际上钱并没有转手那么多次。因此,A和B产生了一种幻想,认为自己能够“消灭现金”、“消灭货币”了。

  从这时起,货币就会从观念上的符号一下子变为坚硬的通货,引起抢占货币的恐慌。如果把A换成银行,B换成社会公众,这便是金融危机下的“钱荒”问题。

  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经济危机下,银行信用与个人信用都被破坏了。 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里,这笔钱并不是封存在保险库中,而是以信贷的方式重新回到市场上。银行只保留了部分准备金,以供客户能够随时存取,其他的大部分货币被它们以债券、商业证券和抵押等方式借贷了出去。而那些投机者便用房屋、土地等资产来担保,从银行取得,以便开设工厂,加入产量的角逐之中。

  个人信用因而受损。这时银行A就要求把账单上的观念货币变成实在的硬通货,将借贷者的房屋、土地等资产进行变卖,造成无数投机者倾家荡产;然而,在经济危机之下,银行以债券等形式投放出去的货币无法全部收回来,也就不能满足公众B的提款要求。人们担心银行随时会破产,自己存在里面的钱取不出来,便纷纷到银行去挤兑,要求换取现金,这时银行A的信用也会受损,应付不了公众的提款需求,出现钱荒。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完全缺乏计划。”由于企业被虚假的繁荣所迷惑,盲目扩大生产,并且极力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进行恶性的低成本竞争,才出现了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问题。

  自由放任政策,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来规范市场的行为。这并不是说政府接管了工农及运输业,因为政府不追求利润,所以这种干预行为只是“计划方面的合作关系。”

  做到普遍提高工资和减少劳动工时”,坚决杜绝招募童工的现象,以此来遏制因无底线竞争而导致的盲目扩大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产业工人提供更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剧烈竞争和过程的劳动钟点。”保证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和业余时间充裕,这样才有能力与精力去消费;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干预就业,通过造林、防洪等工程,为二十五万失业青年制造就业机会。由国家提供五亿美元的社会救济,帮助那些因投机破产而流离失所的人渡过难关。最后,罗斯福请求国会通过准许政府从事公共工程建筑的法案,以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应对萧条的局面。

  组织生产”,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遏制生产过剩;同时,提升劳动者的福利,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与休闲时间,重建社会消费。

  生产过剩造成了危机。因此,前者偏向于流通领域,后者则触及到了生产领域。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凯恩斯理论则给这种行为做了辩护,二者相辅相成。

  “炉边谈话”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其深刻程度并不下于那些经济学家所写的抽象理论著作。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只有他的同行才读得懂,普通人根本就不知所云。而 “炉边谈话”却能让人民迅速明白,目前的经济危机是因为生产过剩与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总统做了那么多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而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通俗的解释经济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