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电动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产业链全景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电动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产业链全景图)

 

编者按

自2020年年初以来,汽车智能化板块整体呈现震荡上扬态势。截至8月17日收盘时,智能汽车指数(399432)报7531点,较2020年年初低点涨幅超过2倍,较4月底的年内低点也已大幅上涨了近60%,板块静态估值已处于近两年较高水平。8月以来,随着A股震荡盘整,该指数已持续高位震荡了近两个月时间后有所调整。

一、汽车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相关产业链的高成长性,主要是由低渗透率叠加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智能化竞赛驱动。由造车新势力带动的整车车企竞争,近两年已经在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用户科普教育,将消费者对空气悬架、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座舱大屏、数字钥匙等功能的认知提升到真实需求阶段。

智能汽车继智能手机之后,将智能化技术、网联和汽车产品做了很好的融合,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终端。智能汽车通过在车内座舱搭建一套硬件传感系统作为车的感官,借助AI的识别技术,让汽车也具备和人类似的听、说、看以及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在驾驶场景下,人的听觉占用相对较少,所以语音是主要的信息输出方式,而视觉界面则作为辅助,提升信息的传达效率。

未来智能汽车的产业竞争格局将从以整车企业向可以整合出行生态能力的企业转变,带动汽车产业从单一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竞争,向整合产业资源和服务体系的竞争发展。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车联网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元器件和芯片企业,中游的汽车厂商、设备厂商和软件平台开发商,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第二类是先进传感器厂商,具备开发和供应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力,包括激光测距系统、红外摄像以及雷达等;第三类是汽车电子供应商,能够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汽车电子供应商。

汽车智能化的产业主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底盘和智能驾驶改造驱动的自动驾驶功能主线,二是以座舱、车身改造驱动的人车交互功能主线。

二、智能化--智能驾驶

首先,第一条主线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智能化当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常说的多少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就是智能驾驶当中的一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主线解决的是人车共驾问题,从目前的高级辅助驾驶(ADAS)发展到高级无人驾驶(AD)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技术研发、安全验证、法律法规修订等过程。自动驾驶从零到完全自动化,共分为L0-L5六个等级。其中L0-L2只能称为辅助驾驶,L3-L5才是自动驾驶范畴。总的来说,只能驾驶对传感器、域控制器、智能底盘三大硬件有着极高的需求。

1.传感器上市企业:

① 德赛西威近4个月最高涨幅185.26%):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智能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及部件等。

在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下,公司2022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64.07亿元,同比增长5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40.96%。营业收入规模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驾驶产品、智能座舱产品业务规模、单车配置价值的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实现收入52.44亿元,同比增长57.11%,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为81.75%;自动驾驶业务实现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51.17%,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为13.98%;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增长更为迅速,上半年实现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72.47%。

② 均胜电子(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35.3%)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37.9亿元。其中,汽车电子系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27.1亿元,同比增长约24%;汽车安全系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23.1亿元,同比下降约2.5%。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合计约526亿元,其中汽车电子系统新获308亿元,汽车安全系统新获218亿元。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业务,目前已与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如长安、长城、广汽、吉利、蔚来、小鹏、理想等展开广泛合作。

③ 华域汽车(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54.11%)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等交通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及其总成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各类主要产品均具有较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2021年,按合并报表口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9.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6%。

④ 保隆科技:(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67.25%)

公司致力于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汽车金属管件(含排气系统管件、汽车结构件、EGR管件)、气门嘴、平衡块、传感器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公司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全球细分行业前三名。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89,758.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39.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52%。

2.域控制器上市公司:

① 经纬恒润:(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211.8%)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电子系统展开,专注于为汽车、高端装备、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电子系统研发、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各个阶段。

② 华阳集团:(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25.7%)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以及LED照明等业务。汽车电子板块专注于车载影音、车载智能互联、车载导航、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高级驾驶辅助(ADAS)、360环视系统、抬头显示、空调控制器、车载摄像头、无线充电、胎压监测等较为丰富的汽车智能及安全产品线,并逐步将其系统集成为智能驾驶舱,增强产品同车厂的配套能力;精密压铸板块目前拥有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3C电子部件等较全面的产品线。

据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94%。

3.智能底盘上市公司:

① 伯特利:(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32.74%)

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机械制动产品和电控制动产品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后者主要包括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以及线控制动系统(WCBS)。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228.31万元,同比增加14.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452.87万元,同比增加9.3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625,177.08万元,较期初增加33.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49,554.21万元,较期初增长29.76%

② 拓普集团:(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15.12%)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汽车NVH减震系统、整车声学套组、轻量化底盘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五大业务板块。

截止2021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86.83亿元,同比增长54.21%;负债总额80.62亿元,同比增长87.62%;资产负债率43.1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05.89亿元,同比增长35.98%。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05%;实现利润总额11.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1.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1.9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87亿元,在销售收入及相应的应收账款、存货金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体现出公司良好的运营能力;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52.91亿元,其中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出的现金达35.21亿元,为公司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及提高竞争壁垒做好准备。

③ 中鼎股份:(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24.8%)

公司主营业务为液压气动密封件,汽车非轮胎橡胶制品(制动,减震除外)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有智能底盘系统业务-空气悬挂系统;智能底盘系统业务-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密封系统。连续十年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润总额以及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各项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77亿元,同比上升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5亿元,同比上升95.96%;公司继续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87位)和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50强(名列第13位,国内第1)。

三、智能化--人车交互

其次,第二条以座舱、车身改造驱动的人车交互功能主线解决的是驾乘人员体验问题,从安全角度而言限制较少,功能推进也会更快。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在汽车行业内的普及,内饰件除作为装饰件或集成件,应须承载更多的人机交互功能,而智能表面则是一个能有效实现此功能的途径。表面装饰条应逐渐从单纯地起装饰作用转变为兼具装饰和功能性,如将信息显示、虚拟按键、氛围照明集成到装饰件中,形成内饰中的智能表面。智能表面相对于传统内饰组合主要优点包括:

① 功能性扩展:承载人机交互功能,体现科技感。

② 设计自由度:消除传统按键、显示屏的设计约束,造型限制更小。

好的经理不担忧自己的前途,而是关心他手下的人的前途。照顾好你自己手下的人,他们的成功会提升你。

③ 结构精致:相比传统设计结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

④ 集成度高:智能表面的集成特性使得零件数量更少,装配更简单便利。

智能座舱上市企业:

① 和而泰:(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91.73%)

公司主营业务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新一代智能控制器、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厂商服务平台业务;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584.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336.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49,785.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9%。

② 科博达:(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15.05%)

科博达专注于汽车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车载电器与电子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其他汽车零部件。公司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实力。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由于受疫情和缺芯的影响,较上年下降3.68%(主要是国内销售减少了9.87%)。在确保完成客户产品交付的同时,公司在新品转产、客户新项目定点和新客户拓展,以及新产品销售增长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绩。尤其在产品向新能源车市场渗透明显加快,客户结构逐步优化,主要产品的销售占比在持续提高,为2022年的业务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车载模组上市企业

① 广和通(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60.41%)

公司致力于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推广及其解决方案的应用拓展,公司主要产品包括2G、3G、4G、5G、NB-IOT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其行业应用的通信解决方案。

② 美格智能: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142.6%)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产品包括4G LTE、NB-IoT、Cat-M、4G LTE-A、5G Sub-6G、5G毫米波、Wifi 6等各类型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4G\5G FWA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

③ 鸿泉物联(近四个月最高涨幅达67.4%)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等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云平台等产品。公司紧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两大技术路径,主要产品包括代表智能化技术路径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代表网联化技术路径的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终端、车载联网终端。

传统上,整体产业链就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厂商、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的经销商、汽车金融和维修等一系列产业链。引入电动和智能汽车后,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之中也实现了升级换代。在可见的未来中,工业机器人、数控、可编程控制器等工业自动化技术将迎来数字升级,进一步实现智能生产。

从终端的角度上来说,在未来,每一辆车都将会成为一个生态。我们看到,这种演化正在加速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吉利、特斯拉在内的企业通过车机一体化、构建软件能力让智能汽车更有竞争力。

从中长期来看,现阶段由外资厂商和内资厂商共同服务的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形成类似于以往消费电子产业的供应商格局。当相关智能化零部件渗透率突破到一个新高度以后,参考国内相关产业链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国内优秀的汽配、整车厂商在汽车智能化上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无差异曲线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