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读书|全面探讨中国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路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读书|全面探讨中国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路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人类历经数百年建立的经济、金融秩序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而改变,基于全球数字化浪潮而出现的各种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哪个国家能够在数字化发展模式上取得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哪个国家就拥有了未来。

  《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哲学脉络出发,力图梳理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按照数字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引发的基础秩序改变的底层逻辑,分析论述建设数字经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面对动荡的世界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环境,2021年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总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如何切实落实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了积极、富有成效的尝试。但是在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和金融理论方面,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用更大的格局进行更大胆的创新。2020年8月24日习总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理论研究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学”。中央一系列的部署已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在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中进一步部署:“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激活数据要素、建设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一般而言,数字经济是指人类在全球化数据网络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处理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造数据产品、形成数据消费,进而创造人类的数据财富、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内涵非常宽泛,从广义来看,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字技术来引导要素市场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但正是因为其内涵过于宽泛,使得其概念过于模糊、抓手不够突出。本书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哲学逻辑出发,力图梳理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对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概述的基础上,本书探讨了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固有优势,并从哲学和人类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了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基本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西方的还原论和东方的系统论得到了统一,并指引了人类技术、经济、社会前进的方向。从社会经济系统来看,未来人类社会面对的必然是“实体+数字”的二维空间,数字经济也是面向这个二维空间而建立起来的新经济模式、治理模式,是基于数据要素、利用数字生产力建立的数字生产关系。基于这一逻辑出发点,本书第三章对数字生产力的内涵和战略布局进行了论述,指出数字生产力具有“五全”特性,并分析了这些特性为什么会带来社会经济系统的颠覆性。为了能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力,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基建,本书也讨论了新基建的三个领域分别将带来什么样的生产力和产业。在数字生产力领域,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卡脖子”问题,书中也专门针对芯片、软件等六个方面的技术短板做了深入探讨,重点指出了弥补短板的产业方向。面对数字生产力发展迅速的趋势,本书试图从产业的视角给出生产力进步的逻辑方向,并对量子计算、脑科学、算力网等前沿生产力做了前瞻性介绍。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落后的生产关系必然会出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现象。当前,面向工业时代所形成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的需要,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数字生产关系,本书的第四章就专门探讨了该如何构建数字市场关系。在分析数字时代人类社会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本书提出数字化生产关系需要面向实体、数字两个空间构建,并形成开放、公平、高效的组织架构。本书也给出了构建数字生产关系时可参考的三个特性:透明性、可信性、对等性。货币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集中体现,本书也对数字人民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数字经济建立的基础是要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本书第五章专门分析了如何实现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在分析我国发展要素市场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第五章讨论了进行要素补充和要素市场改革的重要意义。针对数据要素化,第五章给出了数据成为要素的基本条件,对数据的确权、定价、交易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建立数据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数据要素激活的标志,就是建立健康的数据产业生态,第五章也描绘了这一生态的基本特性。针对要素数据化,这一章分别探讨了数据与土地、资本、科技、劳动力等要素融合后将带来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变,分析了融合过程所产生的商业机会。

  数字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本书第六章专门探讨了数字经济平台化发展的相关问题。第六章首先指出,消费互联网发展的天花板临近,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数字经济建设的蓝海。建设产业互联网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其最高境界将是面向实体、数字两个空间的数字孪生。针对目前平台经济中关于反垄断的热点问题,这一章也做了一些原理上的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必将发生性的变革,本书第七章专门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的若干问题。第七章首先回顾了四次工业对应的金融创新,力图总结创新历史脉络中的基本逻辑。之后,第七章针对目前我国在数字金融领域所做的部分尝试做了分析,总结了经过若干实践后,当前数字金融的成绩、问题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第七章重点指出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是回归实体经济的产业数字金融,并给出了实施产业数字金融的基本逻辑。对有志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企事业单位,这一章也给出了一些基础建议。

  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2022年4月19日,习总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加速,数字治理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本书第八章探讨了我国数字治理的相关问题,在分析数字时代政府职能发生何种转变的基础上,重点给出了如何打造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并以监管沙盒为例,总结了监管科技对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这一章最后针对数字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推进数字经济时可供参考的十项建议。

  数字经济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本书的很多观点也是来自数字经济实践的总结。为此,本书第九章整理了部分数字经济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来源于百度、腾讯、京东、阿里云等平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探索,涉及大量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尝试。

  这本书不是按照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体系来组织的,我们力图按照数字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引发的基础秩序改变的底层逻辑,分析论述建设数字经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数字经济相关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能够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助力数字经济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经济的基本含义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