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不同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不同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欧洲经济体的崛起和中国、印度等亚洲经济体的衰败,世界经济的核心-边缘格局逐渐形成,并由此产生了国际劳动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经济的核心-边缘格局有被进一步巩固的趋势。发达国家会通过在某些地区不断地垄断商品以牟取最大利润,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会由于技术的落后和使用大量低端劳动力而不断地被边缘化,

  但对于这些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在给其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这些发展中国家亟需考虑的问题。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格里菲提出,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及价值和利润分配,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各种增值活动(Gereffi, 2011)。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一些非核心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环节外包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基于跨国公司离岸外包的产业格局。这些被外包出去的产业环节通常在发展中国家中以地方集聚的方式出现,而发达国家则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实际控制者,控制着位于低端环节的发展中国家。

  格里菲曾理想地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来提高其本土的生产能力,同时跨国公司也能够通过价值链传播新技术、知识和技能,以此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升级。但事实并非如此,跨国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是非常不均等的。掌握关键资源的跨国企业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垄断租金,而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低成本供应商则会不断受到来自上下游企业的挤压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压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愈发趋于边缘化,升级困难。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Humphery和Schmitz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升级途径可以分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四种类型。

  l 产品升级:通过改进已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凭借更好的产品质量、更快的更新速度等超越竞争对手。

  可以发现,任何一种升级途径都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快速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的学习途径主要是模仿和知识溢出,通过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来实现渐进式的创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企图向其他生产环节扩张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便会对其进行限制,仅会对其提供非常有限的技术支持并通过扶植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来对其施压,以将其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互动联系的能力,支持自主创新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转移是其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Hidalgo等在2007年提出了“产品空间”理论(Product Space)。如果把每一种产品看作一棵树,那么所有产品的集合就可以被看作一片森林。国家则是许多公司组成的,类似于在不同树上探寻果实的猴子。而森林的疏密程度则是由产品之间的“邻近性”决定的。Hidalgo等认为,如果两个产品的生产需要相似的生产机构、基础设施、原材料、生产技术等,那么这两个产品就拥有较高的邻近性,通常是会被同步生产的。可以认为,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优势时,它便有能力转向生产与该产品高度邻近的产品,也就是从一棵树向其他邻近的树跳跃迁移。国家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比喻为猴子从森林中生产果实较少的贫瘠区域向果实丰富的富饶区域迁移。

  根据上述理论假设,Hidalgo等构建了全球的产品空间(图1)。可以发现,这片由不同产品组成的“森林”并不是均质化的,而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产品之间的邻近性存在显著差异。森林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金属、机械和化学制品等技术门槛较高的知识密集型产品构成,相对密集和富饶;而边缘部分则主要由农产品、纺织产品等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构成,相对稀疏和贫瘠。

  进一步根据生产产品的比较优势标记不同国家在产品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图2)。欧美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占据了“森林”中树木密集的核心地区,主要生产金属、机械和化学制品,同时也会参与到边缘地区的部分纺织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去;而东亚、拉美、南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森林”中树木稀疏的边缘地区。

  图2:不同地区的国家在全球产品空间中的位置——当产品在该地区的RCA1时用黑色方块表示

  由此可见,在这片疏密有致的产品森林中,生活在边缘地区的“猴子”想要实现向核心地区的迁移并非易事。边缘地区产品的邻近性不高,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猴子”的跳跃距离有限且不做出改变,那么它的活动范围将大大受限,无法迁移到富饶的核心地区。所以,对于处在产品空间边缘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想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就需要摆脱对现有发展路径的依赖性,尝试转向生产与现有优势产品邻近性较低的知识密集型产品,逐步向核心地区迁移。

  相关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帮助国家摆脱路径依赖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推动原有产业向产业链上游和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演化。部分发展中国家长期锁定在落后水平的很大原因在于对知识生产部门的不重视而导致的技术进步率太低。而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力资本、外商投资等。

  在世界经济发展两极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每一个处在落后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全球产业链还是全球产品空间的视角来看,技术创新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尤其是在现如今全球制造业回流、贸易保护主义全方位抬头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更应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等手段激励本国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避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