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凤凰网我的评论在哪No 1 拆迁之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是一份由凤凰网同仁选出的排行榜,不根据点击回复量,不做调查,也没有请评审,它唯一能体现的是凤凰网的视角。

  不限来源:不管来自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我们唯一限制的是自己,凤凰网和凤凰卫视的评论不参与评选;

  评选注定挂一漏万,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评论,无论是认同还是批评,恳切地希望能听到您的意见。

  摘要:一个鲜活的生命,用一种如此极端的、惨烈的方式消失了,我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唐福珍。我想,不管谁对谁错,不论谁是谁非,这都是一个悲剧。作为活着的人,我们可能都会追问,悲剧到底因何发生,我们可能还会追问悲剧的后面到底还有哪些因素在作怪,如果不能够去反思那些悲剧,这样的悲剧有可能将来还会重演。

  拆迁这样一种行为,即便是依法,如果说,与一条生命来进行比较的时候,我认为毫无疑问,应当要优先考虑生命权。

  城市拆迁房屋管理条例,设定非常具体,与之相比,《物权法》可能显得软弱无力,成为“无权法”。【查看】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承认央视是中国受众最多的媒体,这个平台上发出的声音就是非同凡响。《新闻1+1》无负这个平台:今年的众多热点事件他们都及时发出了理性进步的声音,其中以唐福珍事件为代表。

  拆迁事件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吴萍、潘蓉到唐福珍,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代价也越来越大。坚硬的现实面前,是否还有力量?值此山穷水尽之际,终于看到了《拆迁条例》的废除。选取这期评论,向《新闻1+1》致敬,向唐福珍致哀。

  摘要:我们不仅仅要学会做除法,还要学会解读政府的官话。 虽然官话里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废话,但还有百分之一的屁话,这百分之一决定了政府经过考虑以后的方向,里面往往蕴含了很多的讯息。无论从商从政都要有良好的解读能力。

  从顺序上来说,政府是不甘心的,因为政府强调了要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运营,表明了他们咽不下这口气,但是这次的确是栽了,后面那一句坚决禁止不正当取证行为是表示,老子暂时认栽。

  但是,政府会两次栽到同一条河里吗?很遗憾,答案是会的。因为正常人都不大会。但是政府经常同样一条河里要掉好多次,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掉进去。当然,永远淹不死那就是他的本事了。【查看】

  他几乎不在传统意义的媒体上发表评论,可是他的博客却产生了媒体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他的文字从来不局限于时评文体的条条框框,可是却往往能直指问题的核心;他从不需要汪洋恣肆的语言来包装,他只是冷静的把核心问题和常识赤裸裸的摆在公众的面前…

  这是他第二次入选我们的十大评论。他以及他的评论,是今年无法忽略的一页。许多问题——比如“上海钓鱼事件”——如果没有他的参与,会失掉很多争议,甚至或许都不会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

  我赞成发展廉租房,但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有私人厨房,但不一定有私人厕所。这引起许多人的质问,为什么廉租房没有厕所。我认为廉租房是有厕所的,而且应该是水洗的,是室内的。但未必是私人的,而是公用的

  有人说,廉租房没有私人厕所是歧视穷人。这话不错。市场经济就是对穷人不利。有钱人什么都能做,没钱什么也做不成。它是认钱不认人的。能不能改成一视同仁?我们试验过,就是吃大锅饭,结果不但富人完蛋,穷人更惨。

  廉租房的建筑标准低,虽说是对穷人的歧视,但也是对穷人的帮助和优惠。他们花很小的代价,能住上比过去好的住房,靠的是全国的纳税人出钱。但是,最终走出贫困,还得靠自己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提高廉租房标准上,既不合理,也没有可能,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查看】

  今年,公众对住房问题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相关新闻及争论从年初持续到年末,甚至在年末还专门出现了一部反映城市住房现实的电视剧《蜗居》。也许我们需要去回顾一下年初茅于轼先生所引发的那场争议,那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正道之一。

  茅老的一句“廉租房不应该设厕所”引起了媒体热烈的争论,也为其招来了诸多谩骂。但是这个年过八旬的经济学家,依然乐观以对,参与社会讨论的热情丝毫不减。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全球各国就气候变化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将是一场乐观对悲观的胜利,一场远见对短视的胜利,一场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言的 “人性中善良天使”的胜利。正是这种精神,让全球56份报纸站到了一起,发表这份共同的社论。

  在哥本哈根聚首的全球家们正影响着历史对我们这代人的评语:这一代人看见挑战并勇敢地应对;或者是,那一代人如此愚蠢,看着灾难步步临近却束手待毙。【查看】

  全球五十六家媒体共同刊登的社论,影响力足够;关系全球未来的大事,重要性足够;全球领袖参与的事件,噱头足够——也正是由于家的参与,影响力和重要性到最后都化作了一场噱头。

  这次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不会就此放弃期待,我们期待着下一次,我们一直在看着他们…

  女服务员刺官员案发生后,随着新的细节披露,案件已向不利于“正当防卫”的方向发展,巴东警方也以邓玉娇涉嫌故意杀人对其立案。——面对此新动态,无论媒体评论还是网友议论,几乎都指责警方是在“篡改”、“包庇”。 任何有利于支持“被刺官员未遂,女服务员正当防卫”的信息,都被视为事实,而任何不利于这一定性的信息,则必然被视为混淆视听的阴谋。

  然而,这难以称得上理性(或许评论者自己也未必不清楚其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 ),倒更像是表达对内心诉求可能落空的不甘。对于这种情绪,还是那句话:不能指望巴东警方去解决法律之外的社会普遍问题。【查看】

  腾讯的《今日话题》是网络评论专题当之无愧的代表,他们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之久,制作了1102期。而在腾讯首页,大多数时候最醒目的就是《今日话题》的标题。

  更重要的是,在哗众取宠充斥这互联网的今天,他们甚至比传统媒体更为冷静理性,比如这期关于的专题。

  整个世界大约投放了25%的GDP资源进行经济拯救,中国则以4万亿政府财政刺激撬动近10万亿的信贷投放拉动复苏。磅礴的拯救工程赋予官僚职责伦理上的说辞,民众则跟风般将拯救视为政府义不容辞的“守夜”,而夹杂其中埋单成本的最终支付、明暗利益的巧妙输送、拯救先后序列的机心则被轻易而放纵地忽略。

  我们并非持有僵硬的私有至上意识形态,“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性质应是平行。私有应有理,国有应有法。但我们始终看到的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总有内部人瓜分嫌疑,而民营企业国有化总有强权强占之嫌,受益者始终是官僚梯队、裙带人群。

  没有真正自由经济的歌谣,你们不会有嘴唇,自由地发声,但可能你们最终唱过的并将传唱的,只是无尽的主旋律的聒噪,它永远不是歌。【查看】

  金融危机是今年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据说,我们已经率先赢得了这场胜利。但《21世纪经济报道》并不这么看,他们发出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厉的批评。

  正如普利策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因此,我们以为,最严厉的批评正是对这个国家最深沉的爱。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努力,推翻所有不该有的墙——— 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无论是的,还是心灵的——— 就是我们对柏林墙倒塌最好的纪念,因为它们都是柏林墙。

  推翻柏林墙,不仅需要顷刻间的,更需持久的行动;不仅需要愤怒,更需要理性;不仅需要铁锤,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德国人,更需要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公民。【查看】

  南都这篇关于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的社论以其微妙的把握能力,用现实与历史交替叙事的手法,唤起了我们对“墙”的警惕。

  打黑还是黑打?重庆的行动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响亮的质疑来自代理律师,通过他们的,公众了解到犯罪嫌疑利未能得到保障,比如会见律师时必须有警员陪同、公检法联合执法、未经审判就搞出打黑成果展等等。最近北京律师李庄被重庆警方抓捕,并经《中国青年报》发表通讯稿,把这场争论扩大到律师和记者的职业操守,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我们多一点耐心的话,就可以从中看出社会转型期的断裂现象。运动式打黑依旧可行,但是欢呼之中也有很强的杂音;律师指责官方,官方反控律师,用意都在法律之外,又都宣称依法行事;新闻媒体充当宣传工具的同时,遭到了专业主义的阻击;很多围观群众并没有这样的耐心,他们更乐于用一句“全都是狗咬狗”来概括。【查看】

  长平这篇文章,几乎全景式的分析了这场打黑运动中最重要的几个争议点,帮我们梳理了其中的复杂关系并指出问题所在。

  网络教派不像现实中的教派那样有严格教规教义,它是网友集体无意识下的产物。此前,网络上曾先后出现了“菊花教”、“芙蓉教”、“红衣教”以及“梨花教”等等。

  对于油价问题,以前说了太多,现在还是说了太多,以后估计也还要再说下去。但开水再多也没用,人家不怕烫,就是不怕。【查看】

  北大自主招生,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在我看来,就是父母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吃独食。原本各学校一起招生,全国各地的考生上场厮杀,比的是实力也有一点点运气。现在北大却在大家招生之前,先下锅捞几筷子。言下之意,就是不但要把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好学生弄进北大,还要把那些万一考试没考好,但也是块好料的尖子生网罗进来。北大的校长说,这叫改变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尽可能地人尽其才。这道理我妈当年就明白,她说肉就这几口,得尽着小儿子吃!【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