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品牌  餐饮

海外募资风向“疫”转:房企发债井喷 科企赴美IPO停滞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尽管美联储本周降息传闻令美股创下过去数年最大单日涨幅,但中国科技企业赴美IPO融资并未趋于乐观。”一位香港投行IPO承销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话音刚落,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目前,他经手的3家中国科技企业赴美IPO工作均陷入停滞,其中一家企业管理团队因疫情无法前往美国,与潜在基石投资者开展面对面募资路演,导致IPO进程一再推迟。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赴美IPO举步维艰,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募资则呈现短期井喷状况。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额超过220亿美元,创下过去数年以来的新高值。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房地产发行短期海外债券的数量骤然增加,1月下旬仅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发行短债或签订短期贷款协议,但到了2月下旬,这个数字达到8笔,且企业相应募资额达到2019年的47%,凸显当前房企短期资金运转压力骤增。

  “如今多家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债券融资,不惜大幅抬高利率。而海外机构投资者也看好疫情结束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反弹,愿意博取更高的债券投资回报。”一位券商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说。据他估算,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的平均融资成本约为9.3%,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到了2月,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融资的平均年化利率进一步上涨至12%左右,甚至个别房企开出年化15%的发债利率。

  一家拟发行海外债券募资的房地产企业财务总监向记者直言,由于疫情导致销售回款骤降,加之境内信贷政策尚未对房地产放松,目前对企业而言,能存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即便海外发债利息财务压力超过企业可承受的水准,也在所不惜。

  房企争相高息海外发债

  令海外资本市场颇感意外的是,疫情正意外催生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热。

  “目前我们正运作三家境内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募资,去年3月初我们手里才只有一个项目。”一家香港投行房地产业务部门主管告诉记者。

  据穆迪统计数据显示,27家受评房企在1月份境外债券发行额高达165亿美元,刷新去年1月111亿美元发债募资额的历史月度最高纪录。

  “2月份房企海外发债募资额很可能再创月度新高,因为疫情导致2月房企几乎没有销售收入,短期资金压力更大。”上述主管向记者分析说。2月房地产企业境外发行短期债券的数量较1月出现大幅增加,逾8家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海外短期债券或签订短期信贷协议寻求募资。比如2月旭辉控股与渣打银行签订2亿美元贷款协议,还款期限仅有6个月。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房地产企业发行的海外短期债券年化利率并不低,多数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募资成本都在11%-12%之间,部分区域性房企除非承受逾13%的年化利率,否则很难完成足够认购。部分海外机构投资者担心疫情结束后房地产企业销售业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将可接受的债券利率抬高逾100个基点作为风险补偿。

  上述香港投行房地产业务部门主管向记者指出,除了发债利率抬高,多数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的投资门槛也做了相应调整,除了继续看重发债企业的信用评级、资产规模、行业地位等基本数据,他们还大幅弱化销售回款因子的权重,调高了再融资能力因子,以评估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与违约风险。

  “其间,个别房地产企业曾提出延长债券期限以缓解企业财务压力,均被我们否决。因为此举不但导致企业海外发债利率大幅增加,大大超过企业可承受的财务能力,而且不符合不少海外机构投资者的配置策略,未必能吸引到足够认购资金。”他告诉记者。其间他们曾向个别在港上市的境内房地产企业建议发行可转债以减轻偿债财务压力,同样被对方否决。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股东担心股权权益被摊薄而未必同意,二是企业每年将拿出更多利润派发股东利润分红,令企业长期财务压力骤增不少。

  科技企业赴美IPO几乎“停滞”

  相比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短期“井喷”,近期疫情全球扩散与美股剧烈波动导致中国科技企业赴美IPO几乎陷入停滞。

  前述香港投行IPO承销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尽管美国证券交易所对中国科技企业IPO的审核进度没有放缓,但鉴于二级市场投资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谨慎,加之企业管理团队现场路演执行难,他们已建议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暂缓赴美IPO进程。

  “其中一家科技企业挺可惜,他们已进入募资路演环节,但疫情发展导致他们无法前往美国,与潜在基石投资者面对面做募资路演,导致IPO进程较预期延后了1个多月。”他透露,由于近期美股剧烈动荡,这家科技企业管理团队担心美国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报价过低,干脆决定搁置赴美IPO进程。

  一位美国大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目前美国多数投资机构对新股IPO认购的策略已迅速转向“保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