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期,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等相继举办。作为金融体系的创新元素,普惠金融已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业内人士表示,要继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扎实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邮储银行不断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为助力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和地方实体经济注入金融“血液”。CNSPHOTO/图

  11月17日,“融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以全平台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多位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当前普惠金融领域出现的新动态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会上表示,在相关市场主体的共同支持下,银行业作为先行者和主力军,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便利性。银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提供便捷金融服务,有效改善了地区间、城乡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广泛共识并纳入战略部署中,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根据相关银行年报统计,2021年,17家全国性银行的科技总投入达16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5%。

  刘峰还表示,当前,普惠金融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1/3的市场主体尚未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普惠小微余额中传统抵押占比仍然较高,亟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优化融资信息服务,通过技术手段获得有用可靠的非信贷数据,以数字信用信息代替传统的企业主体信用。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紫华表示,疫情应对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融资担保机构转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获取渠道,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可得可及,有力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风控模式进行智能化和标准化改造,有利于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减费让利,是融资担保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关键举措。

  近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单强表示,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真正运用数字技术破解普惠金融面临的老问题、新问题,避免陷入“为数字而数字”的模式。

  单强还表示,要加快数字渠道无障碍升级和适老化改造,发挥传统服务渠道的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健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跑数与跑街”相结合的数字普惠金融运营体系,避免扩大数字鸿沟和技术性金融排斥。坚持普惠金融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扎扎实实干好数据治理、流程再造、客户运营等辛苦活儿、基础活儿,避免“使命飘移”的倾向。

  针对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服务门槛高、覆盖面不足、“数字鸿沟”等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运用移动物联网、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降低边际成本,推动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业务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打造产品丰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

  此外,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实现金融服务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普惠性。银保监会党委委员、肖远企表示,一些新市民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甚至比较陌生。金融部门要多加宣传,增加供给,丰富品种,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供给创造需求,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疫情冲击下,以灵活就业者、绩效薪酬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为代表,广大微小、弱势经济主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三年来通过对陕西、湖南、上海等地的200多个家庭和小微企业的跟踪调查,以及对20余万中低收入人群的数据分析,并引入金融健康的概念和评估维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普惠群体的金融健康状况迫切需要更充足的准备,将金融健康纳入政策框架正逢其时。

  在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就如何聚焦金融健康建设,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探索构建金融服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框架;二是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为居民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增强消费者金融健康意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行为的良性互动,为金融健康建设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环境;五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为金融健康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六是建立健全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和诊断工具,为金融健康提供科学的衡量标准。

  日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显示,金融健康应该是普惠金融发展、金融能力建设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所期待达到的直接结果,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间目标和政策评估工具。业内人士表示,在建设健康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道路上,除了要发挥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作用外,还需依靠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大力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金融商报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