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商业人物传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商业人物传记

  写在前面:商业人物传记,除了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领悟到对自身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并能够结合到自己的身上,来提升自己,全文一共3267字,请读者提前做好阅读时间安排: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躺在病床上,抬头看着天花板意味深长地说:“捐1个亿吧,国家有难,我们应该鼎力相助!”几个月以后,老人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便去世了,享年92岁。他在世的时候,更是为内地捐建了1万多所小学,而他自己却是一条毛巾用了二十多年。他就是今天的主角,被称为商人“教父”的王永庆!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智慧,16岁时是以200元经营米店起家,最终创立的台塑集团发展为企业的王中之王,还进了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在最近的几十年,他的事迹被逐渐传开,更是在全球的化工领域内被称作“经营之神”,很多的企业家都将他的发迹、管理经验视为教科书般的圣经,鸿海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更是表示:“王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业之父。”

  王永庆,中国省台北市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1917年1月18日生于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自幼是在山里长大,9岁那年,父亲患上重疾,因为生活的压力,父亲直接选择了轻生,这一举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彻底改变了王永庆,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中的现状,走出大山,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1931年,日本在的殖民时期,刚刚小学毕业的王永庆为了贴补家用,便就到一个日本的米店里干起了学徒小工。机灵又勤恳的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和身边的同事的好评,就这样,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摸清了这个米店的经营门道。

  于是,当时仅有15岁的王永庆在一次米店放假回家后,就心事重重地走到母亲的身边说,他想要开办一家米店的意愿,父亲和母亲听了当时就一口否决了,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拿不出来钱,父亲常年瘫痪在床,母亲微薄的收入维持整个家的日常生计就已经很难了。

  可是王永庆下定了决心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于是他把自己这一年在米店打工的经验和心得门道都通通讲给了父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于是父母从亲戚邻居处纷纷借钱,凑了200块,终于米店开张了。

  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一切都已经置办好了,可是小王永庆的米店几乎没有客户,因为米店都是讲究口碑的,大多数靠的是老客户的定期回顾,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做市场调研,思考着如何在同样的价格和市场中,从那些根深蒂固的同行大户中抢生意:

  别人家的米铺伙计送米上门都是直接把米倒进米缸收钱走人,而王永庆却是,到客户的家里,先在米缸旁放一张展开的报纸,然后把米缸里面的陈米全部都倒到报纸上面,然后把米缸打扫干净,再把新米放进去,最后把陈米倒在米缸的最上面。

  3.提升产品质量,那个年代人工打米,里面难免会有小石头,每次吃之前都需要多次的淘洗筛选,而王永庆的米全部都先把里面的小石头挑出来。

  就这样小的王永庆的米店,终于在当地有了稳定的市场,生活也逐渐地稳定了下来,可是这个时候二战打响了,日本疯狂侵占控制地区,粮食遭到了控制,最终不得已,米店倒闭。

  1945年,战争结束,正值百废待兴的时机,王永庆看到了木材的商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使自己的资产达到5000万元。

  就在一切都朝着更好的事态发展的时候,王永庆却突然退出了,因为他敏锐地觉察到传统行业的红利正在渐渐地逝去,只有抓住新的时代风口,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就,此时的,橡胶、纺织业还是一片空白,技术都靠的是日本国外的进口,王永庆曾亲口说:“当时一个人跟我说要是有人能够做PVC,他愿意出78万美金,而那时我根本都没听过什么叫做PVC......”

  于是,王永庆通过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去日本取经,最终回到,一心准备开办工厂。而此事,在当时整个的商界,都被当做笑话一样的存在,甚至,连王永庆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他利欲熏心,异想天开。

  1954年,王永庆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在开办了第一家塑胶公司,他不仅仅要面对工厂中的生产销售难题,而且还要面对其他企业的冷嘲热讽。但他都坚持了下来,甚至在第二年,直接扩大了生产,他认为这是大趋势,这件事情做的是对的,一定会有市场。后来,王永庆想到将自己工厂制成的塑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制作们日常用的塑料管、水鞋、橡胶手套、胶带......等等,再加上压低成本价格,这样立刻打开了市场,也解决了生产销售的问题。于是接下来工厂的产量发生了质的飞跃,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1200吨年产量逐渐地扩大到年产100万吨,而他的台塑公司此时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PVC橡胶颗粒生产企业。

  王永庆凭借着自己的眼光和智慧,终于在1989年的时候,成为了的首富,在整个华人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了财富和成就之后,王永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根,一直想着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当时受到了不少台方当局的阻碍,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

  1.当年打算在厦门和广东投资建设最大的石油产业,立刻受到了的阻碍,最终王永庆不得已,一气之下,王永庆放弃居民的身份,加入到美国国籍;

  2.到了美国之后的王永庆依旧在努力着,他打算在那边买下15万亩的土地给厦门的农民,这个想法当时震惊了全世界,最终还是因为受到了当时的政策原因,没能成功;

  3.这一切的困难并没有阻碍王永庆支援祖国的热情,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先后出资1000万美元,投入到国内的教育医疗卫生相关的事业上;

  在王永庆的心目中,两岸一直都是在一起的,并没有任何差别,而且他也是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验证了这一点,无形的建立了一条血脉相连的纽带,这样的民族企业家,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都尊敬的。

  王永庆先生的传奇一生,除了给我们创造了经济上的财富和建设外,思想理论上的财富和智慧更是无价的:

  据说这个理论的由来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穷,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鹅,但由于没有好的饲料,大部分的鹅都比较瘦。王永庆发现在市场上很多人买完菜后都习惯性地把坏掉的菜叶直接丢掉,而他认为菜叶是养鹅最好的饲料,于是他就去找别人那里买来瘦鹅,再去市场上捡别人不要的剩菜叶,拿来喂鹅,把鹅很快的喂肥了再卖出去,从中就能赚取了很多的钱

  3.基层做起:愈是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脚踏实地的积攒经验,可以不精通但是一定要懂原理;

  4.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想要长期长远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经验能力的提升,经验越丰富,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5.切身感:管理上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换位思考制定与员工息息相关的规则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王永庆根据自己从小的米店到他后来以68 亿美元身家成为首富,并塑造管理7000亿元台塑帝国的经验,出了一本关于中国式管理的书籍,被许多的企业高管视为“管理的圣经”,包含了他对中国企业员工的思考方式,非常的符合我们国家的企业管理文化,在单位从事管理领域相关职务的,都可以得到醍醐灌顶的引导。

  总结一下王永庆老先生的一生,虽然只有小学的文化水平,贫苦中成长,但是经过细心的经营和打拼,最终可以称得上是功成名就,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把握商业的发展趋势,更包括成就财富之后的爱国德行,都是我们借鉴学习的榜样,更是当代企业家们的楷模!

  希望他的事迹和传奇人生能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唤醒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资本家,唤醒那颗热爱祖国,永恒不变的赤子之心!

  12年职场社交经验, 每天分享工作之余的学习技巧, 人生智慧、生活感悟、职场社交 带你快速提升应对打工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商业人物传记文案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